男女大不同,看籃球比賽就知道。男籃雙方若遇搶球,一秒內就會有其中一方放手。因此除開場外,裁判很少要出來主持跳球;但女籃一旦遇到雙方搶球,就常會僵持到裁判來重新跳球決定。
打球是這樣,打架也是這樣。男生在學校或當兵時兩人互看不爽,就去一旁「釘孤枝」,但打完可能又跟完全沒發生一樣。但女生打架就不同,看過網路上那些中國大媽教訓小三的畫面吧?完全就是往死裡打。政壇上的鬥爭又何嘗不是?2018年2月1日《新頭殼》報導〈不捐343億了!婦聯會解散白忙一場 一切打回到原點〉:「婦聯會究竟是不是國民黨的附隨組織?婦聯會是不是要解散,改制為基金會的社團法人形態運作?……內政部長葉俊榮、黨產會主委林峰正及婦聯會主委雷倩於106年12月29日共同簽訂『行政契約』備忘錄,希望婦聯會解散,捐贈新臺幣343億元予國庫,其餘財產捐助給基金會婦聯基金會,與內政部簽訂『行政契約』。
但婦聯會卻在107年1月31日婦聯會臨時大會,否決簽署行政契約,至此,三方是白忙一場,黨產會將重啟調查,一切回到原點。……在行政契約簽署前夕,婦聯會的鷹派代表為首的婦聯會前常務委員潘維剛表達拒簽署行政契約,婦聯會並於今(31)日召開會員大會,以31票對28票,否決與內政部簽署行政契約。」
婦聯會的「聯」字何來?
把婦聯會裡雷倩與潘維剛「兩個女人的戰爭」,分成是什麼鴿派鷹派,其實是高估了這些黨國大媽的格調,低估了她們政治鬥爭的能量,也錯估了婦聯會在歷史上慘烈的內鬥史。
同樣是黨的附隨組織,救國團、軍友社在面對促轉條例時,態度就不像婦聯會這麼強硬;因為戒嚴時代太子派與夫人派之間,有一個最大的不同。救國團與軍友社都是蔣經國在1950年代新創,是先有頭再有軀幹四肢,就像中國的中央集權制,是先有中央,再設地方行省。
相反的婦聯會卻是美國那樣的聯邦制,是先有各州再合成國家,從名稱的「聯」這個字就能看出端倪。因為婦聯會在1950年創設時,台灣已先有1945年設立的台灣省婦女會,以及各縣市分會,是先有身體卻在頭上再安一個大帽子。
台灣省婦女會緣起於日治時代台灣各地就有「愛國婦人會」,而台北這裡的幾乎是北三女校友會,就是現在的中山女高,李曾文惠讀的那間;因為北一女大多日籍子弟,戰後都被遣返,而三女則是台籍生較多)。
戰後台灣愛國婦人會改成台灣省婦女會時,就將全島各地的愛國婦人會改成各縣市婦女分會,產業也一併接收。但來接收的行政長官陳儀,因為妻子陳月芳是日本人(原名古月好子),總不能讓一個日本人來接收日產吧?於是陳儀就將台灣省婦女會主任委員一職,交給主任秘書浦薛鳳的夫人浦陸珮玉擔任。但別說行政長官最後會被槍斃,主任秘書一職更是五日京兆啊!
日治時代各地愛國婦人會皆有產業,其中台北愛國婦人會設有台北幼稚園,地點就在襄陽路的國泰人壽公園路大樓與富邦城中銀行那裡(因國泰集團已分裂為霖園與富邦),占地800坪。陳儀夫人因原籍日本而不擔任台灣省婦女會主委,僅出任台北幼稚園則改成的復興幼稚園董事長,並聘任後來的再興幼稚園董事長朱秀榮當園長。
一年後228事件爆發,男性的台籍菁英或死或關,仕紳團體都解散,只有婦女會完全未遭波及。因此1949年國府遷台後,蔣夫人新成立的婦聯會,雖是台灣省婦女會的上司,但底下台灣省婦女會與各縣市分會,都還是同樣的人馬與產業。這是少數台灣人在比例上與權力上不輸外省人的團體,甚至強龍難壓地頭蛇,本省人反而鬥倒了外省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林慎。
以前的婦聯會內鬥更慘烈
林慎是台灣省婦女會與台北市分會裡最重要的人物,她不僅出身北三高,又讀廈門大學(半山經驗)留學哥倫比亞大學,還是八名不用改選的台籍立委之唯二的女性(另一位是女醫師謝娥),林慎在婦女會地位穩固,根本不甩總會。園長朱秀榮受不了,於是自立門戶創辦再興幼稚園,成為後來的再興中小學。
婦聯總會無法制衡林慎,但外省人的女性裡,若再找個單純的官夫人,別說丈夫的官職隨時可能異動,夫人的能力也未必鎮得住地頭蛇的林慎。於是婦聯總會就請了省主席的主任祕書方治平來擔任園長。方治平是安徽桐城方苞後裔,是僅次於曲阜孔家的儒學世家。清代台灣共33人中進士,但桐城方家就出了27個進士,基於台籍仕紳對傳統世家子弟的尊重,方治平是第一人選。
另一方面,方治平戰後來台擔任國語實校的校長,由於該校位於總督府附近,家長都是日本官員與最高級的台籍仕紳,因此很多校產如鋼琴都是家長捐贈,但未登錄在帳冊。外省與半山官員接收者大多貪汙(如連震東侵吞愛愛寮土地)但方治平一介不取,將這些日本私人財產全數登錄於公產,讓台籍仕紳的家長們看在眼裡欽佩萬分。
因此228事件爆發時,台籍仕紳的家長輪流守在潮州街宿舍前,嚴禁青年來校長家附近滋事。後來國軍抵台綏靖,濫殺台籍菁英;方校長也積極為所有家長作保,她與台籍仕紳間有深厚的革命情感。婦聯總會因此請來方治平擔任復興小學校長,這樣可以制衡董事長林慎十多年。
但林慎的鬥爭技巧更高,原本復興董事會成員都是婦聯會台北市分會的委員,林慎自己則是台北市分會主任委員,她卻用習近平更換政治局常委的方法,逐步將董事會成員都換成自己人,到1962年復興小學董事會成員,已完全脫離婦聯會台北市分會,但林慎本人還是擔任台北市分會主任委員到蔣經國死後。
林慎完全掌控復興董事會後,就開始計畫趕走校長方治平。但家長會裡不分本省外省,全力支持方校長,董事會於是與家長會互相登報謾罵,有點像現在高醫的董事會與校友會那樣,雙方甚至相互指責盜刻蔣夫人印鑑。自行登報與透過記者報導,殺傷力完全不同。報導出自第三者,刊出後還可曖昧的不置可否,必要時也可推託甚至否認,但刊登廣告後就沒任何轉圜機會了。
刀刀見骨的血腥鬥爭史
其實復興家長會與董事會之間的歧見,還不是源自於方治平的被迫離開復興,應該要從1960年遷校敦化南路開始。1946年日產接收會將公園路約800坪這塊地,交給台灣省婦女會,成立了復興幼稚園。1949年大量外省人來台,達官貴人的小孩就像王謝堂前燕,還不能飛進尋常百姓就讀的國民學校,所以1952年復興幼稚園在原地擴大成為復興小學。
方治平的辦校方式,今日看來依然很新潮。既然公園路的校地太小,學生乾脆就進帶去新公園(現在的228紀念公園)與省立博物館上課。當然啦!復興的學生也都來自上流社會,帶進博物館裡也不至於太吵,其他國民學校(當時還不叫國民小學)的校長想學也辦不到吧?
1959年由於復興的學生人數實在太多,董事會與方治平校長為遷校到敦化南路意見不同,當時新校地4,000坪裡其中3,000坪為瑠公圳水利會所有,原本都是稻田,沒水沒電,家長會當然反對稚齡兒女「千里跋涉」,到天龍國邊陲的「化外之地」就讀,因此與董事會互相登報攻訐,還爆發盜刻蔣夫人印章事件。這種赤裸裸的鬥爭,其他國民黨團體裡罕見。
至於遷校過程裡土地的買賣,國民黨籍的台北市議長張祥傳則是關鍵人物。張祥傳是228事件時保密局台灣站人員,他的上司站長林頂立後來被蔡萬春延攬為國泰產物董事長,張祥傳仲介將復興原校地賣給國泰,收了50萬佣金。新校地雖然便宜,但面臨馬路的1000坪土地已被市府畫為商業用地,復興必須出高價向地主購買,據說張祥傳因此賺得更多。
方治平最後還是被董事會趕出復興,另設大華小學。反正你要復興,我就再興;你復興中華,我另立大華,台北市這幾家明星小學的故事,包括薇閣與華興,也都與婦聯會有關,日後有機會另文詳述。
林慎完全掌握復興30年後,等蔣經國一死,她乾脆辭去台北市分會主委,連校名也抹掉了一開頭的「婦聯會附設」,成為獨立的財團法人。從此復興小學董事會脫離了台北市分會的管制,更脫離婦聯總會管制。之後林慎一度想循例再賣敦化南路校地,搬到內湖現在慈濟想蓋大樓那塊地,結果因當地地主有人不賣而告吹。
如今復興小學已完全成為該校董事會私產,要追婦聯會財產已經很難了,想追復興小學就更難了。從當時剪報裡的廣告與報導,婦聯會高層台籍鄭玉麗的訪談錄與外省籍錢用和的回憶錄,就能看到當年婦聯會的內部鬥爭,完全是刀刀見骨的血腥鬥爭啊!
延伸閱讀:
婦聯會鷹派否決簽約行政契約並提案撤換主委 雷倩批:赤裸裸奪權
管仁健觀點》婦聯會與軍友社的勞軍混戰
《錢用和回憶錄—半世紀的追隨》也提到了婦聯會與復興小學間的歷史。 圖:管仁健提供影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