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宣布對南非實施半導體晶片出口管制,背後意義不容小覷,這是我們近年少見,甚至可以說是第一次,主動把手中的晶片轉化為外交籌碼,過去外界談到「矽盾」,總是指別的國家因為需要台灣晶片,才不得不在意我們;那是一種被動的保護,而不是我們自己出牌。
這次不同,出口管制等於公開宣示晶片不只是商品,也是戰略資產,足以影響國際關係。這轉變值得注意。因為在美中科技戰持續升溫的情況下,半導體早已不是單純的就業或GDP來源,而是國家安全的核心。
站在台灣的立場,如果我們還只把晶片當生意做,終究會在談判桌上失利,因為規則是由敢出牌的人來制定的,我們明明手握世界都需要的籌碼,如果只是收在口袋裡,寄望別人來保護,最後犧牲的就是自己。
當然,晶片外交有風險,把產業和外交綁在一起,可能讓我們更快捲入大國角力,也可能引來反彈。但這一步遲早要走,因為台灣沒有能源,也沒有龐大市場,能讓世界真正重視的,就是晶片。
這同時提醒我們,國內社會要重新定位半導體;它不是單純的護國神山,也不只是薪資和出口,而是台灣能否在國際上被看見的關鍵。當我們看到各國大力投資晶片產業,那不是遙遠的競爭,而是和台灣未來直接相連。
所以這次對南非的出口管制,不只是南非的事,而是台灣在告訴世界,我們不是只能依賴矽盾,我們也能自己出手。這樣的台灣,才有機會在國際舞台上站穩位置,也讓我們更清楚,手中的晶片價值有多重要。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