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播現象引發熱議

近年中國「團播」風潮崛起,數以萬計的歌舞團體在抖音上以互動形式吸引觀眾,尤其是SK月亮湖217直播放間,更因受臺灣觀眾喜愛而人氣暴漲。觀眾藉由諧音、雙關與政治梗參與互動,使直播氛圍熱鬧非凡。中國民眾甚至自發置入「近平」、「靜屏」、「坐下」等隱喻,藉文字遊戲嘲諷領導人。然而,正因這些創意表達觸碰政治敏感界線,「團撥」形式的直播開始遭多次封禁,甚至連注音符號都被視為「危險信號」。此事件突顯威權體制下數位審查的敏感與脆弱,娛樂活動也難以倖免。

言論管制的寒蟬效應

封禁217事件的爭議,在於審查標準模糊且主觀。究竟何種表達算是政治嘲諷,缺乏透明可循的規範。當平台以「寧可錯殺」的邏輯應對,最終導致公眾自我審查,連相對無害的雙關語或迷因也不敢嘗試。這不僅壓縮了言論空間,更製造一種全社會的寒蟬效應,讓創意表達與正常討論逐漸萎縮。

諧音調侃觸中共痛點

透過文字遊戲傳達批評或調侃,既是智慧展現也是群體連結。然而,抖音對「近平」、「靜屏」、「坐下」等戲謔字眼嚴厲封鎖,形同扼殺使網路創意。當文化表達僅能在高度規訓的框架中存活,長遠而言將削弱社會的多元性,並使年輕世代失去幽默與批判兼具的表達習慣。

中共數位化威權治理

威權體制在數位時代結合演算法與大數據,形成更隱密的監控網絡。平台的自動審查與不透明演算法,讓審查過程成為黑箱作業,公眾既無從理解,也無法挑戰。私人企業淪為國家權力的延伸,替政府執行政治審查。此種共謀不僅壓縮了公民空間,更將傳統威權統治升級為「數位全景監獄」,透過監控與行為塑造來維繫政治穩定,對民主價值構成威脅。

威權困境下的惡性循環

封禁「團撥」並非個案,而是威權體制下必然的結果。當權力害怕被調侃、拒絕容忍幽默,管制便只會愈發嚴苛。過度審查不僅損及文化活力,也削弱制度自信,使社會陷入惡性循環。愈不容許討論,民意愈可能在地下流動,最終造成更深層的不滿。只要政治不容開放,這樣的封禁事件便將持續上演,數位威權也將不斷複製自身的不安與焦慮。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