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
中共「單一化治理」本質讓多元成為不可承受之重
2025.11.23 | 08:30
性少數空間的持續萎縮中國近日再度收緊對性少數群體的控制。同志交友軟體 Blued 與 Finka 接連遭官方下架,原本就有限的數位社交空間瞬間被關閉;同時,多名耽美(BL)作家因涉嫌「傳播淫穢物品牟利」遭捕,整個創作圈籠罩在寒蟬效應之中。兩起事件看似分屬不同領域,實則反映在中共的政治文化中,「一制」是穩定社會的手段,消音、去脈絡、抹除存在,是其一貫治理方式,而性少數正是對「不一樣」採取本能性的同一套壓制統治邏輯。治理名義下的「清除可見性」同志交友平台遭下架的理由一向模糊,不外乎「內容不合規」、「需清理網路環境」等抽象用詞。實際上,這些 App 承載的是性少數社群的認同連結與基本生存網絡。它們的存在讓群體得以看見彼此、互相支持,也讓本就邊緣的身分不至於徹底孤立。中共當局的下架動作雖被描述為「常規整頓」,但真正的效果是讓性少數重新回到隱形狀態。不是承認差異,而是消除差異;不是面對議題,而是把議題消失。中共政權不需要明確禁止同性戀,只要持續掐斷社群的聚集場域,就能讓這個群體徹底從公共視野中淡出。共產文化與傳統思想的交疊同性婚姻在中國始終被視為不可能的議題。這並非單純源自傳統文化保守,而是共產文化與儒家倫理共同形成的結構性抵制。儒家重視家族延續,共產文化強調集體一致性。兩者交疊後,形成一套婚姻必須符合生育邏輯、家庭必須服從國家目的、人民的生活方式必須可被預測與管理的零差異治理觀。而同志婚姻在這樣的體制下被視為「破壞秩序」,因為它象徵著不可控的多元。性少數如同其他少數民族、宗教團體、地方自我認同等同樣被視為潛在的「政治風險」。差異不是威脅,多元才是社會的力量從 App 下架到耽美作家被捕,中國性少數面臨的不是單點壓制,而是一種長期、深層、結構化的「去差異化工程」。在中共的治理邏輯中,只要某個群體代表了「不一制」,那麼消音與壓縮便是自然結果。相比之下,歐美與臺灣等民主社會雖仍在進步與對話中,但至少承認差異、尊重多元,使性少數能站在陽光下,以真實面貌存在。而在中國,性少數的可見性卻被視為威脅,彷彿只有抹除差異,才能維持秩序。然而,一個健康的社會從不是建立在一致性上,而是建立在能容納不同文化和多元生活方式的能力上,當「不一樣」被視為威脅,受損的不是某個群體,而是整個社會對信任與包容的能力,以及邁向現代社會所需的多元根基與文化成熟。
最新留言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