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將於 9 月 3 日舉行抗戰勝利紀念大閱兵,一如往常,這類活動不僅是軍事展示,更是政治與宣傳的舞台。在閱兵臨近之際,網路上流傳一段「AI 機器人參與閱兵」影片引起關注。然而,根據 MyGoPen 的查證,這段影片其實來自中國影音平台 Bilibili,由創作者以 AI 技術生成,並非中共軍方的真實畫面。影片原始來源甚至清楚標註為「創作」,但經社群轉載與加工渲染後,卻逐漸被誤導為「官方科技展示」。
在閱兵前夕突然出現「AI 機器人列隊行進」的影像,時機耐人尋味,恰好呼應中共近年強調「科技強軍」的論述,卻又因查證結果證實為虛構,顯示出中共慣用的宣傳模式:在國內外重大政治節點,透過誇大或模糊的影像資訊,營造超前的軍力形象,達到心理宣傳的效果。
實際上,中共早已多次展示所謂的「無人機蜂群」、「機器狼群」地面作戰平台,及「虎鯨」無人艦艇等新興武器;但這些裝備究竟是否成熟,能否量產並投入實戰,外界難以獲得確切答案。換言之,這些「展示」更多時候停留在概念性階段,其政治和宣傳價值遠大於實際軍事用途。
這正是中共「認知戰」的一部分。透過在閱兵等重大節日上強調新科技武器,即便只是影片、模型,或 AI 合成的影像,也能營造強大形象,對內可凝聚民族主義情緒,對外則試圖製造壓力與威懾感。當影片在社群媒體上被廣泛分享,真假逐漸模糊時,便更容易造成群眾的誤判,達到混淆視聽的效果。
閱兵本身是一種政治表演,而非完全等同於軍事實力的展示。若缺乏公開透明的檢驗,無論是無人機蜂群還是 AI 機器人,更多時候只是用來渲染氣氛的工具,而非戰場上可立即發揮效用的裝備。
因此,當我們面對這類訊息時,更應強化查證與資訊素養,避免被誇大的宣傳影像誤導。中共藉由閱兵這樣的政治場合放大「科技強軍」的形象,本質上是一種認知戰操作。唯有透過理性分析與冷靜判斷,才能看穿宣傳的迷霧,正確評估其實際能力。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