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刊報導指出,郭台銘與柯文哲10/8展開私下會面,談論郭柯合計畫。同時,各家新聞媒體也開始廣泛使用郭柯合,以替代柯陣營所提出的柯郭合,從名稱的不同之處,可以看出雙方採取了完全不同的謀略。

對柯文哲而言,最初他希望與國民黨合作,甚至倚賴國民黨現有的政治資源,以確保自己能夠順利當選中華民國總統。然而,這種謀略就像讓小孩開大車,柯文哲在政治策略和人性思考上都輸給國民黨一截。

金溥聰的出手讓國民黨的支持者明白,柯文哲的民調就像海市蜃樓一樣虛幻,雖然民調高,但要換算成實際的投票,著實讓人感到懷疑。

對郭台銘而言,當其決定獨立參選,並自以為找到一位合適副總統候選人的同時。因為其團隊未充分調查賴佩霞個人背景緣故,使得這對組合在宣布參選後,沒有掀起太大旋風即沒落。且儘管其最後連署成功,賴佩霞的美國籍可能也會使郭台銘最終無法參選。

因此,郭台銘只好轉向柯文哲尋求結盟。郭柯相互利用,柯文哲需要郭台銘財政上的援助,而郭台銘需要柯文哲的群眾支持和選舉提名門票。因此,近期郭台銘開始在新聞媒體上廣泛使用郭柯合等詞彙,以引導輿論的支持,而這只是郭台銘的第一步。

目前,柯文哲、郭台銘和國民黨都在制定各自的策略,但隨著選舉的逼近,國民黨將發揮其組織優勢,通過各執政縣市首長來推動總統和立法委員選舉熱度。而郭台銘如果成功獲得連署支持,且賴佩霞成功放棄美國籍,他可以使用自己的名氣與社會聲望來爭取人民的支持。對他來說,選舉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一種方式。

對柯文哲而言,情況則完全不同。如果他在2024年的總統得票數不如2020年民眾黨不分區所獲的政黨票,那麼他的政治生涯可能提早結束,或者成為下一個宋楚瑜。筆者認為,他在本次選舉中難以展示足夠的吸引力,除了原有的支持者外,他的個人特質和所提出的政策似乎未能達到總統候選人的高度,這對他在擴大選票方面將產生巨大的阻礙。

柯文哲在財力吃緊,需郭台銘支援的情況下,想要利用算計使郭台銘成為副手,將其成為一個沒有聲音的金主談何容易。而郭台銘也暗自盤算,想用財力直接買斷柯文哲總統之路。這些因素將考驗雙方合作是否能夠成功,究竟是郭台銘買下柯文哲的民眾黨?還是柯文哲算計郭台銘成功呢?只能等待時間來證明。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