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民調資料顯示:「臺灣、中國一邊一國」是許多臺灣人民的期待。然其前提要件是,臺灣人民必需先具備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有正確的認知,才有可能往前推進,走向「重建臺灣法地位」之目標。因此現任領導人必須向臺灣人民回應「賦予政權」之後的成效,提供符合民主程序之相關政策和管道。現任領導人就任已經一年多,然臺灣人民至今仍然未得到任何回應。
國際社會與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確定,中華民國政府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繼承,中華民國依據目前的聯合國憲章23條,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然目前已經由北京政府代表出席。因此台灣必須成為新國家,才能申請加入聯合國。可見臺灣建國陣營必須著手採取主動積極的行動,不能消極、被動的等待臺灣領導人回應,容忍繼續維持「一個中國的外交政策」。也就是說,2025、2026年臺灣人民必須「發動」行使超越憲法而存在的「抵抗權」,推動「廢棄一個中國外交政策」的公投運動。
為何未經公民投票使用臺灣納稅人血汗錢至今維持兩蔣時期的「一個中國外交政策」? 2024年由臺灣人支持取得政權的賴清德,沒有理由繼續維持不具合法性和正當性的「一個中國憲法」、「一個中國外交政策」現狀,何況北京當局早已主動危害台海兩岸的和平,著手進行北京版的「改變兩岸之現狀」。既然身為現任的臺灣領導人,就應該誠實面對「中華民國不是國家,而是中國的非法政權之事實真相」,勇敢站出來向臺灣人民清楚的、正確的說明。如此總統即可透過民主程序(全民投票),被臺灣人民賦予改變「一個中國」外交政策的權力。這是現任總統賴清德可以做、必須做,是具有法效果意義之積極作為,是向臺灣人民回報「賦予政權」的必要作為。
此外,近日本土媒體社論≪台灣要成團結民主友盟要角≫前言首段:「台灣能幫助世界,也希望世界挺住台灣,共阻威權勢力對民主陣營的侵襲」。然長久以來臺灣媒體各界對「台灣應該如何幫助世界」(How)之課題,幾乎未曾提及。甚至廻避談論「中華民國是中國的非法政權之真相」,遑論「台灣應該如何幫助世界」。其實不聞不問中華民國的真相,早已是媒體各界間之默契,令不少關心臺灣未來前途的臺灣人,感到十分焦慮和不安。
沒有錯,近年來民主世界的確有意挺住台灣,然「台灣問題」涉及「中國內政干涉」。必須經由「臺灣人民自決意識」的抬頭,才能與之對抗。例如美新版美台關係報告,以含蓄的方式鼓勵臺灣人民,推動「廢棄一個中國外交政策」的公投指日可待。新德里智庫「政策研究中心」戰略研究教授謝蘭尼(Brahma Chellaney)於近日本土派媒體專論≪川普的挑戰:遏制中國侵略台灣≫提及:「國務院在新版美台關係現況簡介中,移除「我們不支持台灣獨立」。而且,川普新政府在調整立場時,也強調期盼兩岸分歧「能夠以和平、不受脅迫的方式」解決」。這裡所謂以「和平、不受脅迫的方式」解決,指的就是以「廢棄一個中國外交政策」的公投運動。
「台灣人民」確實應該慶幸,在民主世界對抗霸權中國的國際局勢助瀾之下,已經有起死回生之契機。可見近期美國新政府所發佈與中國相關的各項措施,主要目的皆是,希望台灣有機會成為民主國家陣營之一員,為共同守護印太區域安全,所做出的超前佈署行動。也就是說,美國總統川普已經從「戰略模糊」轉向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戰略清晰」策略。川普全球大戰略「台灣人民」才是核心中的核心。
然另一面,「台灣」二字從古至今從來都沒有「國家」的意義。再次呼籲本土派忽視台灣建國的菁英,勿企圖以「讓大罷免運動續航」,或是以「歷史療癒」系列活動等手法,加強「轉移臺灣人民建國焦點」之效果,加深阻礙喚起「臺灣人民自決意識的抬頭」,於2028「臺灣領導人大選」之前,封殺臺灣人民行使「自決權」(獨立建國)之機會。
最後,自己的台灣只能靠「台灣人民」先主動的站起自己救(尤其是本土派政黨團體)」。在「希望世界挺住台灣,共阻威權勢力對民主陣營的侵襲」之前。由台灣人民主動的推動「廢棄一個中國外交政策」的公投運動,是具有國際法理意義的具體行動。於此呼籲本土派政黨團體,有人願意主動的站出來登高一呼,並集結本土派政黨團體的力量,充分運用2016年九合一選舉政見,帶領台灣人民共同完成,應該是最和平的民主獨立建國革命行動。
註: 有關中華民國政府與中國的關係,請參考『台灣建國學』。臺灣憲法學會前理事長許慶雄教授著。秀威資訊科技。2022年6月初版。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