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
國民黨變色:當鄭麗文成為主席,藍天開始發紅
2025.10.19 | 20:11
國民黨主席選舉結果出爐,鄭麗文以54%得票率擊敗郝龍斌,成為黨史上第一位真正「紅到發亮」的黨主席。這場選舉不只是藍營內部權力更替,更像是一次政治換血—國民黨,從此不再只是「親中」,而是正式踏入「同路」。從選戰過程就能看出端倪。郝龍斌代表的是傳統藍營—地方派系、黨國菁英、講究體制內博弈;而鄭麗文代表的,是一股帶著網軍與民粹能量的新紅潮。她的支持者在線上攻勢猛烈,論述簡單、情緒強烈—「反民進黨比什麼都重要」、「和平談判才有出路」。當這種語言成為主流,藍營的理性、歷史感與防線,也就一起消失了。過去的國民黨,至少還懂得維持「模糊空間」—既不挑釁中共,也不放棄台灣主體性;對內能說「守中華民國」,對外能講「維持現狀」。但鄭麗文的崛起,代表這個平衡點已經被打破。她不再假裝模糊,而是公開主張要與北京「早日對話」,甚至「親自赴中談判」。換句話說,國民黨不再是「台灣與中國之間的緩衝帶」,而是變成「中國對台工作的延長線」。這樣的轉變,會帶來三層衝擊。第一,是政治定位的崩壞。當在野黨主席自我定位為「兩岸橋樑」,甚至願意無授權赴中談判時,整個國家主權的界線都會被動搖。國際社會可能誤以為台灣內部「分裂統一」,北京更可趁勢包裝成「台灣人自己要求談和平統一」。第二,是政治手段的激化。鄭麗文的政治DNA不是國民黨,而是民進黨出身的街頭派。她熟悉抗爭語言、網路戰法與「對立製造」的節奏。未來的國民黨,將不再是「沒落貴族」的保守黨,而可能變成一個高強度動員、天天開戰的政治戰鬥機。這或許能激起短期的支持熱潮,卻也會讓社會更撕裂,理性政治更加難以存在。第三,是國內政治的重新排列。當藍營徹底紅化,過去的中間選民將會快速流失。國民黨內的中生代菁英與地方派系,也勢必出現焦慮與分裂。反過來說,這可能迫使民進黨必須更清楚定義自己的國安底線與兩岸策略,避免落入「以談對談」的陷阱。鄭麗文的勝選,表面上是黨內民意的展現,實際上是台灣政黨光譜的一次劇烈移動。當藍天染上紅光,民進黨不再面對一個溫和保守的對手,而是面對一個可能直接替北京發聲的政治組織。這不是藍營內部的小事,而是台灣民主的警訊。從今以後,我們不只要監督執政黨,也得密切關注那個自稱「在野」卻逐漸失去國家認同的政黨—它的每一步,都可能牽動整個台灣的安全與未來。
最新留言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