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半世紀發展,中國航母事業迎來最新成果: 003 型「福建號」航母。這艘被視為中國海軍最先進的航空母艦,以 8 萬噸級排水量、電磁彈射技術與強大艦載機編制,被外界譽為「亞洲最接近美國超級航母的戰艦」。然而,專家指出,「福建號」仍難與美國核動力航母「坐上同一張桌子」,關鍵差距就在於其仍採「常規動力系統」。

根據公開資料,「福建號」可搭載超過 70 架各型艦載機,包括 24 架殲-35 戰鬥機、 24 架殲-15T、4 架殲-15DT 電子戰機、 4 架空警-600 預警機及 10 餘架直升機;甲板設有 36 個戰術停機位與 3 條長達 110 公尺的電磁彈射器,整體戰力達「超級航母」水準。

當前熱搜:買了42架陣風、48架可汗還不夠! 印尼決定再買中國殲-10戰機

解放軍海軍相關部門近日透露,殲-15T、殲-35 和空警-600 三型艦載機,已成功在福建艦上完成首次彈射發射與著艦訓練,此舉標誌著福建艦具備了完整的電磁彈射與回收能力。 圖 : 翻攝自影片

不過,中國軍事媒體《海事先鋒》分析指出,常規動力仍是限制「福建號」全面比肩美軍核動力航母的最大因素。首先,在成本層面,外界常認為常規航母具「價格優勢」,但美軍多年經驗顯示,若納入燃油等全壽命週期成本,這項優勢其實相當有限。

以中國「遼寧號」為例, 6 萬噸排水量下艦用燃料可達 8,000 噸;而美國「小鷹級」 8 萬噸級航母一次加滿燃料也需約 8,000 噸,僅夠一次遠洋任務使用。相較之下,核動力航母雖初期建造成本高昂,但核燃料棒可支撐 40 年僅更換一次,長期運行成本反而穩定。

福建艦完成隱形戰機電磁彈射,中國航母技術邁入新時代。 圖:翻攝自國平視野

其次,在戰鬥性能上,差距更為明顯。根據美軍評估,核動力航母的全壽命成本約高出常規航母 20% ,但換來的性能提升極具戰略價值。核動力航母能迅速加速與機動,對抗潛艇威脅時更具優勢。法國海軍實測指出,核動力航母僅需 4 分鐘即可從低速加速至 20 節、 7 分鐘內達 27 節,而常規航母則可能需耗時一小時。

全站首選:2家插五星旗制裁我官兵行庫?王定宇公布:台銀人壽與玉山銀行 

在現代遠距離海戰環境下,航母往往需依靠自身機動性來規避潛艇或導彈威脅,核動力航母在此方面的優勢顯而易見。綜合而言,「福建號」的誕生象徵中國航母實力邁入新階段,但與美軍核動力航母之間仍存在關鍵技術差距。專家指出,若中國未來能突破核動力技術門檻,才可能真正實現「與美航母同桌而坐」的目標。

二戰時,航母的身邊有很多護航艦艇處於視距範圍之內,然而如今的航母艦隊中,護航艦艇大都處於航母的視距範圍邊緣,也就是40公里左右的距離。   圖:翻攝自 海事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