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細胞最怕的是好心情」這句話用在癌症患者惠惠(化名)身上最貼切不過,50 歲的她臉上始終掛著笑容,很難想像她曾在兩年間接連面對罹患乳癌與腦轉移的打擊,反而勇敢地踏上環遊世界的旅程,選擇用旅遊與愛來陪伴自己。

癌症希望基金會於日前在台中市舉行「乳癌治療全方面指南」學習營,邀請到癌友現身分享和台中慈濟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林金瑤、台中榮總乳房腫瘤外科主任洪志強、中國附醫乳房外科主治醫師廖庭儀,介紹乳癌治療新趨勢並解答癌友疑問。

全站首選:買了42架陣風、48架可汗還不夠! 印尼決定再買中國殲-10戰機

當天安排了惠惠跟大家分享,她沒有講太多防癌之道,反而是環遊世界的經過讓大家聽得津津有味。

她說:「我 110 年 12 月確診了第 3 期 HER2 乳癌,勇敢面對治療的副作用,剃光頭髮並透過醫院的假髮服務維持自信。即使癌細胞在 112 年轉移至腦部,我沒有停下腳步,

展開一場又一場的旅行,與好友相聚、運動揮桿,繼續擁抱生活。我很感謝台中慈濟林金瑤主任的專業團隊,也強調生病後,更要愛自己,保持飲食均衡、照顧身心,用最好的心態走完一生。」她與丈夫甚至約定了專屬「愛的密語」,未來若走到安寧階段,只需一個暗號,便能傳遞「我愛你」。

全站首選:2家插五星旗制裁我官兵行庫?王定宇公布:台銀人壽與玉山銀行 

廖庭儀醫師指出,乳癌逐漸被視為「慢性病」,是指患者透過長期穩定治療,有機會像糖尿病、高血壓一樣與疾病共存。隨著醫學的進步,過去 HER2 只有分為陽性或陰性,現在有了「HER2 弱陽性」的新分類,這類患者過去治療選擇有限,健保近幾年也持續與國際接軌,給付新藥、提供更多治療選項,期望病友爭取更長的存活期與更好的生活品質。

有病友詢問「三陽性乳癌復發風險是否較高?」三位專家指出,乳癌分型因荷爾蒙與 HER2 受體表現高低不同,復發風險也會有所差異,醫師會依據個人狀況判斷合適的治療方案。洪志強主任強調:「當妳該做的都做了,就要相信自己已盡力了,保持愉悅的心情同樣重要。」林金瑤主任提醒,完成標準治療、並依身體狀況與副作用耐受性調整療程,才是長期穩定的關鍵。廖庭儀醫師補充,最重要的是遵循醫囑、和醫療團隊的充分溝通。

對於「好好生活」,每個人定義都不同,在講座上,有病友好奇治療期間能否小酌怡情,洪志強主任說,從醫師的角度來看,治療最終目的是幫助回歸生活,在維持心理健康的前提下,偶爾小酌可以接受,關鍵在避免過量或酗酒。不過「過量」並沒有絕對標準,因人而異,最重要的還是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病友也關心,若已接受超過 10 年的治療且病情穩定,是否能考慮停藥? 林金瑤主任指出,從實證醫學角度來看,目前數據支持的用藥上限大約為 10 年,但仍需依個別病況與身體狀況而定,因此建議病友應與醫療團隊充分討論,在「預防復發的效益」與「生活品質的影響」之間進行全面評估與權衡,才能做出最合適的決定。

癌症希望基金會除舉辦教育講座,也長期提供多元照護與支持服務,包括照護諮詢、心理諮詢、康復用品協助(假髮租借、頭巾贈送、義乳胸衣諮詢)、癌症教育出版品發行,乳癌攻略以及病友會、支持團體、親子營與資源補助等。期盼透過多面向的陪伴,協助癌友減輕罹癌壓力,重拾信心,勇敢邁向健康與希望的人生。

台中榮總乳房腫瘤外科主任洪志強。   圖:癌症希望基金會/提供

中國附醫乳房外科主治醫師廖庭儀(中)說明乳癌治療新趨勢。   圖:癌症希望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