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空姐不幸猝逝,疑似成人史迪爾氏症候群(Adult Onset Still’s Disease)為主要原因,皮膚專科醫師李曉育表示,這是一種非常不常見的疾病,每百萬人僅約1至4人發病,她在馬偕醫院任職時一年約能遇到1至3位,開業後一年也曾碰過1至2例。
李曉育回憶,近期門診遇到一位剛換工作環境的年輕人,外地醫師診斷為蕁麻疹前來求診。她指出:「當時患者除皮疹外還合併發燒。」雖然蕁麻疹伴隨發燒並不少見,但病人又提到「關節痛」,這讓她心中的警鈴立即響起。
當前熱搜:準「風神」颱風來勢洶洶!氣象專家分析3模式預報:共伴幾乎無法避免
她笑說,那天是忙碌夾殺的週六門診,但仍決定花時間細問病史、逐項查看雲端藥歷中的檢驗資料。「我告訴他,雖然先前醫師已抽了許多項目,但我心中有個懷疑的診斷還缺一個關鍵檢驗,我希望能再幫你抽一次血。」
結果一週後報告出爐,證實她的判斷正確——患者的鐵蛋白數值異常升高。李曉育說:「果不其然,這正是成人史迪爾氏症的典型特徵之一。」
她解釋,這類疾病的走向差異很大,有些屬自限性、配合治療可望痊癒,但也可能發展為慢性甚至致命型。臨床上女性略多於男性,發病年齡呈兩極化,常見於15至25歲與36至46歲兩個族群。
當前熱搜:北車性侵影像外流!網友批媒體「A片式馬賽克」報導 台鐵澄清:非本公司監視畫面
李曉育指出,成人史迪爾氏症被視為「反應性疾病」,推測可能是人體在遭遇某些病原體後產生的免疫反應,例如Yersinia enterocolitica或Mycoplasma pneumoniae等。
在症狀表現上,發燒通常最早出現,患者多於每日傍晚出現高燒,其他時段體溫正常。皮疹則多為不癢的鮭魚色紅斑,常伴隨發燒出現或因摩擦誘發。李曉育說,關節痛是另一大警訊,「最常發生在膝蓋、手腕、腳踝與手肘,有些患者還會出現肌肉痛、咽喉炎、肝脾腫大或淋巴結腫大。」
針對不同病程,輕微患者可能僅需消炎止痛藥控制;若屬中重度以上,則須依情況使用類固醇或生物製劑。她提醒,一旦病人出現「侵蝕性多關節炎」,往往意味疾病走向更慢性、更嚴重。
李曉育強調,成人史迪爾氏症屬於排除性疾病,也就是沒有單一檢驗能直接確診,需要醫師透過臨床判斷、病史與多項檢驗綜合分析。她說:「診斷的關鍵不只是抽血結果,而是要有足夠的警覺心。」
她建議,確診患者應了解疾病特性與長期管理的重要性,維持健康飲食、規律運動、保持穩定心情,才能讓身體免疫系統維持在良好狀態。
李曉育最後提醒:「這不是一個可以依賴『網路搜尋』就能了解的疾病。如果發燒、皮疹與關節痛同時出現,務必尋求醫師評估。」她也以自身經驗鼓勵同業:「忙碌的門診裡,多問一句、多抽一管血,可能就會改變一個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