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晶片換中國稀土,此外美國也解禁對中國銷售 EDA 而中國隨後則核准新思的併購案。雖說近期美中有著一來一往的科技鬆綁,但根據最新的調查,仍逾四分之一美企考慮撤出。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表示,美國放寬對輝達(Nvidia)AI 晶片 H20 出口限制,這是與中國在稀土交易談判後的結果。

除此之外,美國近日也解禁對中國銷售晶片設計軟體(EDA)而中國隨後則核准 35 億美元的新思科技(Synopsys)併購模擬軟體供應商安矽思(Ansys)案。

現正最夯:趙少康稱關稅32%遭打臉!AIT:仍在談判 以「這三單位」資訊為主

雖說近期美中有著一來一往的科技鬆綁,但根據最新的調查,美國企業認為中國產能過剩,價格戰侵蝕利潤,逾四分之一考慮撤出。

美國晶片換中國稀土

今年 4 月,川普升級對中貿易戰,限制輝達向中國出口 H20 AI 晶片。到 7 月,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近期美中就稀土貿易進行談判,是在此背景下,美國才改變立場,決定放寬對中國出口輝達 AI 晶片 H20 晶片的限制。

放寬出口限制是美中近期於倫敦與日內瓦會談的一部分,雙方當時正試圖緩解貿易緊張。美國要求中國放寬對七種稀土元素與磁鐵的出口管制,這些材料對國防與潔淨能源技術的製造相當關鍵。

盧特尼克說:「在跟中國達成的磁鐵(原料)協議中,我們告訴他們,我們會重新開始對他們銷售(AI 晶片)。」

輝達H20是第四好的晶片 中對美會有技術依賴上癮? 

此次放鬆出口給中國的 H20 AI 晶片,是輝達為了符合 2022 年拜登政府設下的限制(禁止將高性能晶片出售給中國)而量身打造的產品,是輝達現在「第四好的」晶片。

盧特尼克說:「我們不賣他們最好的產品,也不賣第二好、甚至不是第三好的,你得賣給中國開發者一些東西,讓他們對美國技術累積(依賴)上癮。這就是策略。」

川普在 6 月宣布,美國已簽好一項與中國的貿易協議,雖然雙方尚未公布書面文本,但已同意為期 90 天的互相降稅措施。

一名白宮高層上月曾暗示,若中國願意加速稀土出口進程,美方可能放寬對中晶片出口限制。但 6 月底有報導指出,根據中國企業與西方業界人士指出,中國商務部與海關官員反而開始對未列入管制清單的產品進行額外檢查及要求第三方化學測試分析,暗地加嚴關鍵礦物出口管制。

輝達(Nvidia)是一家以設計和銷售圖形處理器(GPU)為主的無廠半導體公司。 圖 : 翻攝自環球網

輝達的重大利多 美對中出口管制立場矛盾

對輝達來說,這次放寬是重大利多,執行長黃仁勳近日曾到白宮與川普會面,警告若美國切斷關鍵技術出口,將可能失去在 AI 領域的領導地位。雖然 H20 晶片性能不及輝達頂級產品,但在遭到限制之前,包括字節跳動、阿里巴巴與騰訊等中國領先 AI 業者都曾採購過。

另一方面,同樣在 4 月受到出口限制的超微(AMD)也表示,已接獲商務部通知,MI308 晶片的出口許可將會啟動程序。

然而,川普放鬆高階 AI 晶片對中國出口限制的決策也引發國會議員質疑與批評。眾議院對中共特別委員會的民主黨首席議員克利什納穆希(Raja Krishnamoorthi)發聲明表示,這項決定不僅將最先進的技術拱手讓給外國對手,還與本屆政府先前對中國出口管制的立場嚴重矛盾,極其危險。

共和黨穆勒納爾:H20對DeepSeek起了關鍵性影響力

而委員會的共和黨主席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則表示,他將向商務部尋求「說明」。他說:

「H20 是一款高效能晶片,根據我們的跨黨派調查,它對中國 AI 新創公司如 DeepSeek 的崛起起了關鍵影響力。」

「DeepSeek 自稱能以遠低於 OpenAI 等美國企業的成本打造 AI 模型。美國必須維持領先地位,並防止中共獲取先進 AI 技術。」穆勒納爾說道。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路透社》報導,輝達恢復銷售 H20 晶片的消息一出,中國企業便開始搶購這款晶片。

一來一往:美放寬 EDA 出口限制,中國核准新思的併購案

除了放鬆高階 AI 晶片出口限制,美國政府近日也放寬晶片設計軟體工具(EDA)的出口限制,例如美國政府 7 月 2 日通知益華電腦(Cadence)、新思科技及西門子(Siemens),已經取消對中國銷售 EDA 的出口許可要求。

其後,中國反壟斷主管機關則已有條件地核准美國科技公司新思科技以 350 億美元併購規模較小的模擬軟體競爭對手安矽思。

其中上述的「有條件」為,不得終止現有客戶合約,不得拒絕中國客戶續簽現有客戶合約的要求,公平、合理、無歧視地向中國客戶供應主要用於寄生分析、電晶體級電源完整性分析和功率器件分析的新思科技 EDA 產品和安矽思科技 EDA 產品。

這筆美國軟體業兩大企業間的交易是在 2024 年 1 月對外宣布,已先後獲得美國和歐洲監管機關核准。對新思來說,中國若完成核可併購,完成中國市場,等於是克服了鞏固市場地位的最後一個主要障礙。隨著中國商務部敦促加快進度,核准也迅速拍板。

這一連串的政策轉向顯示,雙邊貿易談判如何影響多項政策決策,也說明美中這兩個超級強權之間的新貿易協議正開始產生實際效應。據一名熟悉內情人士表示,中國市場監管總局先前遲未核准新思的併購案,主因就是受到美方最初禁令的影響。

中國反壟斷主管機關已有條件地核准美國新思科技以 350 億美元併購規模較小的模擬軟體競爭對手安矽思。 圖:翻攝自新思科技官網

產能過剩、侵蝕利潤影響42%美企

雖說近期美中有著一來一往的科技鬆綁,但根據一項最新調查顯示,近半數在中國有業務的大型美國企業受到中國產能過剩的負面影響,突顯中國面臨需求疲弱與通縮壓力加劇的憂慮。

根據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hina Business Council, USCBC)公布的年度調查,有 42% 的受訪企業表示產能過剩已對其造成衝擊,遠高於 2024 年的 25%。

該調查於 3 月至 5 月間訪問了 130 家會員企業,其中半數以上在中國的年銷售額超過 5 億美元。這是自 2016 年以來,首次有產能過剩問題躍升為企業十大經營挑戰之一。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會長譚森(Sean Stein)說:「獲利正在下滑,同時風險又在升高……中國政府不應對投資下滑感到意外。」

調查指出,產能過剩問題已從傳統的工業領域(如鋼鐵)蔓延至更廣泛的產業,涵蓋醫療保健與民生消費品等領域。81% 的受影響企業表示,產能過剩正導致價格下跌,利潤空間也被進一步壓縮。

當投資與生產驅動中國經濟成長的比重日益擴大,企業對產能過剩的憂慮也在升溫。

持續內捲中 中國產能過剩、國家補貼

產能過剩對中國而言是一個敏感議題。中國官員長期強烈反駁來自美國與歐盟等貿易夥伴的批評,否認自身工業政策與補貼造成低價商品淹沒全球市場,壓垮他國在地企業。

但中國高層近來已承認產能過剩的後果,並以「內捲」一詞形容某些產業過度競爭導致的價格混戰。包括習近平在內的多位中共高層,也曾發表文章批判由「內捲」引發的過度生產與惡性價格競爭。

調查也顯示出,美國企業對中國經濟感到憂心。88% 的受訪企業對中國當前的經濟狀況表達擔憂,特別是房地產長期低迷與內需疲弱的問題。

根據中國官方公布的數據,第二季 GDP 年增率為  5.2%。但澳盛銀行指出,若以名目成長(考量實際市價並反映通縮)計算,增幅僅 3.9%。

除了經濟問題,地緣政治緊張也重創美國企業在中國的處境。受訪企業指出,美中關係動盪不安是重大挑戰,兩國互加關稅與美方實施出口管制,造成供應鏈中斷、企業聲譽受損並導致營收流失。

中國傲視全球的汽車產業打起割喉價格戰,嚴重內捲。圖為中國電動車龍頭「比亞迪」。 圖: 擷取自比亞迪官方直播

超越去年比例 25%美企考慮撤出中國

儘管美中目前已達成「關稅休戰」,雙方在 5 月同意將關稅從最高 145% 調降,並展開更全面的貿易談判,但整體局勢仍讓企業信心受挫。

基於此,調查顯示,不到半數受訪企業對未來 5 年在中國的展望感到樂觀。

有超過四分之一企業已計畫或正在考慮將營運移出中國,此比例高於去年的 19%。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商業諮詢部門主管蘇利文(Kyle Sullivan)說:「觀察到前所未見的會員企業撤資潮。今年選擇對中國投入新資金的企業數量出現大幅下滑。」

作者:艾格姆,報呱特約主編。

本文轉載自報呱

延伸閱讀:
說一套做一套:中國加嚴關鍵礦產出口管制
習近平能施壓川普?中國限制稀土 歐美車廠重度依賴中國現危機

參考來源:
2025/07/16 Financial Times Howard Lutnick says easing of Nvidia’s AI chip exports linked to China deal
2025/07/14 Financial Times China approves $35bn Synopsys chip software deal after US eases export curbs
2025/07/16 Financial Times US companies in China decry overproduction as price war hits profits
2025/07/16 Reuters Nvidia's resumption of AI chips to China is part of rare earths talks, says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