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運動視界刊載「運動部長之爭的煙霧彈?──師大女足抽血事件背後的政治陰謀疑雲」一文,拜讀後真是令人火冒三丈、氣不打一處來。該文以陰謀論框架詮釋女足事件,偏離事實核心,試圖以揣測引導輿論,令人遺憾。以下針對該文論點提出批評,盼能釐清其洗風向套路,以正視聽。
首先,文章質疑吹哨者自身缺席訓練的缺失,試圖將此行為瑕疪與被強制參與抽血相提並論,用「吹哨者也不是什麼善荏」的暗示來淡化其控訴正當性。然而,從研究倫理審核申請文件中隱匿的強制抽血,屬於「教練─隊員」變成「研究者─受試者」的權力壓迫,與個人選擇缺席的行為的缺失在道德與法律層面要被究責的程度截然不同。吹哨的簡同學可能不是那麼服從和配合教練,但當事的周教練可能觸犯的可是刑責和研究倫理與霸凌相關責任!文章未提供證據支持其質疑,卻轉而攻擊吹哨者個人,模糊事件焦點。這種轉移問題本質的手法無助於真相釐清。
其次,文章指控媒體塑造吹哨者為「良知之聲」,稱其為「情緒勒索」,但自身卻以無證據的陰謀論推測吹哨者動機,試圖引發讀者懷疑。這種做法,與其批評的媒體單一敘事何異?若要追求真相,應專注證據,而非以揣測製造另一種情緒勒索。
再者,文章暗示某立委介入事件與運動部長派系鬥爭有關。然而,女足事件去年底已浮上檯面,若當時妥善究責,何來今日的輿論風暴?弱勢學生在制度漏洞中尋求伸冤,難道要等到「完美時機」才能發聲?文章未提供任何證據支持其政治操作說,卻試圖將研究倫理的爭議政治化,將受害者聲音醜化為別有所圖。吹哨的簡同學如今已表達「既然教練周台英與校方已正式道歉,其訴求已獲回應」,自己將從被害者身份「上台、下台、一鞠躬」,恰好打臉該文作者的陰謀化論點。
最後,文章提出設立獨立調查機制的建議,是該文中惟一說得像人話的論點。唯有以學界、醫界、法律界聯合查明真相,讓證據說話,才能還原事件全貌。然而,該建議在前文陰謀論的渲染下,顯得缺乏說服力。若作者真心盼望真相,應避免以揣測引導輿論,聚焦制度改革與受害者權益。
此次台師大女足事件反映的重點不是派系鬥爭,而是體育訓練環境的潛在問題。懇請相關當局正視民意,盡速成立獨立調查機制,以證據為基礎,給社會一個可信服的交代。勿讓弱勢者的呼聲,淹沒在陰謀論的迷霧中。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