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巴黎、台北、高雄熱潮洗禮,國際級沉浸式展覽《印象派150週年光影藝術展》7月12日正式進駐台中中友百貨B棟13樓展演中心,為中部藝文注入一劑強心針。以莫內梵谷、雷諾瓦等巨匠為主軸,展覽運用AI、光影與原寸仿真畫作,構築五大主題展區,觀眾可在光影交錯中,沉浸於印象派的筆觸、色彩與時代精神。主辦單位翡冷翠文創表示:「這不只是展覽,而是一場跨越150年的藝術旅程」,更攜手藝術平權協會,讓弱勢族群同享藝文饗宴,展現文化平權的溫度。

主辦單位翡冷翠文創總經理鄭清煌表示:「我們不只是做一個展覽,而是希望觀眾能在今年夏天得到一個很獨特的觀展體驗。」他強調,這是一場融合科技、藝術與公益的展覽,「不但熱愛藝文的觀眾可以來,我們也邀請藝術平權協會一起合作,讓殘障、弱勢朋友也能共襄盛舉。」

當前熱搜:丹娜絲遠離後 今年第5號颱風「百合」將生成!對台影響曝光

這項展覽以五大展區構成完整觀展動線,從展區一「黃金印象」開始,透過影片回顧印象派誕生的歷史,現場播放由AI還原梵谷自述一生的短片。鄭清煌表示:「觀眾可以看到他從第一張自畫像到最後一幅的轉變,尤其在最後那張把已刮除鬍子的自畫像送給他母親,成了人生的句點。」

展覽特別設置「草地上的午餐」為開場畫作,象徵印象派精神的原點。鄭清煌說明:「這幅畫其實在1863年就完成,比印象派正式展覽還早十年。當時被批評得一無是處,但後來反而被視為印象派之父馬奈的代表作。我們要讓觀眾知道,這些畫家就是一群反骨的創新者。」

進入展區二「花都風情」,觀眾可見馬奈、雷諾瓦、竇加筆下的都市生活與工業革命影響,「咖啡館、公園、歌舞廳這些場景,其實就是他們生活中的靈感來源。」而展區三「藝象之都」則讓人彷彿置身莫內與梵谷的畫室,「這裡是讓你走進橘園與梵谷美術館,不用出國也能感受他們的世界。」

展區四「光影之舞」以動態投影技術結合時空隧道意象,觀眾踏入光簾中,畫面隨步伐流轉,模擬四季光影的律動。展區五「四季之歌」則呈現莫內《睡蓮》、《麥田》系列的自然變化,「從春天的新綠到秋天的金黃,觀眾可以用腳步去感受畫中的流動感。」

展覽開放攝影,唯不開放閃光燈使用。鄭清煌表示:「我們希望大家用心體驗,像看印象派的畫,要站在那邊10秒、20秒,你才會看到光影是怎麼流動的,這就是沉浸式的魅力。」

媒體記者問到,印象派是否避免使用黑色色系的顏料?鄭清煌回應:「台灣人對印象派的認識比較偏向色彩鮮明,但其實像高更、塞尚,他們的用色就較為內斂沉穩。我們這次也有選入他們的作品做補充。」

此次展覽亦與台中富興工廠1962、台灣民俗文物館、南投廣興紙寮、台南市立博物館等地合作推動文旅整合。主辦單位翡冷翠文創表示:「我們希望不只是展覽,而是讓大家在看展後願意去走訪在地文化景點,這樣才有更深的文化連結。」

談到台中站的場地安排,鄭清煌坦言:「這次我們花了一年多才找到合適的場地,雖然比不上台北的規模,但我們也特別精選內容、重製動畫,讓台中觀眾也能看到不一樣的面貌。」

中友百貨店長陳俊華表示:「我們長期深耕藝文,這次與翡冷翠文創合作引進光影藝術展,是中友暑假最重要的藝文亮點,也歡迎大家在炎熱夏日來中友看展、避暑、感受藝術。」

隨著台中展站啟動,《印象派150週年光影藝術展》也正式打開中部觀眾走入經典、擁抱藝術的門扉。展期即日起至9月中旬,購票請洽翡冷翠文創官網、Ibon、博客來、KLOOK、KKday等通路。

《印象派150週年光影藝術展》台中站盛大登場 光影藝術重塑經典 打造暑假藝文新熱點。   圖:林怡伶/攝

馬奈的作品「草地上的午餐」。   圖:林怡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