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人權博物館獲文化部「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支持,在12日舉辦第2梯次「多元語言人權體驗營」,邀請50位台灣台語、台灣手語家庭成員,參訪白色恐怖《紅色青春》特展,以及原馬場町刑場、原台灣省保安司令部保安處看守所(東本願寺)兩處不義遺址,並透過台語導覽、同步手語翻譯,以及受難者家屬現身見證講述當年的人權事蹟,共同認識台灣得之不易的自由民主。
人權館今年度將辦理4梯次「多元語言人權體驗營」,邀請慣用台語及手語的家庭集聚一堂,實踐多元語言共融與友善平權。12日上午首先前往台北市剝皮寮歷史街區,參觀刻正展出的白色恐怖《紅色青春》特展。
精選報導:人權館「兒童人權學習基地」8月登場 透過繪本探索全球兒童困境 點亮希望之光
人權館說明,此次特展講述受難者前輩林正亨、計梅真、鍾浩東、簡吉與黃榮燦當年的人權事蹟。他們當時雖然因為左翼思想而陸續在1950至1952年間不幸於馬場町遭槍決,但是隨著近年轉型正義教育的推動,以及相關檔案史料與口述歷史的研究累積,社會大眾得以了解政治案件的真相,並進一步思辨這段由威權統治所鑄下的歷史錯誤。
人權館指出,體驗營成員緊接著前往參訪台北市青年公園水門外的「原馬場町刑場」(馬場町紀念公園)不義遺址,並由政治受難者家屬涂貴美擔任見證導覽,講述1949至1953年間白恐受難者在此遭受槍決的歷史,以及台灣自此經歷長達近半世紀的白恐創傷。人權館去年協助台北市政府於馬場町紀念公園設置不義遺址標示牌,即是希望銘記歷史,喚起社會大眾省思白恐創傷,不重蹈歷史覆轍。
隨後,體驗營成員轉往位於台北市西門町的獅子林商業大樓廣場,認識白恐時期令人聞之喪膽的「原台灣省保安司令部保安處看守所(東本願寺)」不義遺址相關事蹟。
1936年日本人興建東本願寺台北別院,1945年二戰結束後,被國民政府特務單位接收、徵用做為監禁、偵訊異議份子的看守所,並將原本莊嚴的佛寺隔間改造為有如長條「棺材房」的陰森押房。受難者在此飽受刑求拘禁,經歷彷若人間煉獄的身心折磨。與會的台語、手語家庭成員,在受難者家屬見證導覽下,感受了當年受難者前輩在如此不公不義對待下的幽微處境。
人權館表示,在文化部「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支持下,後續將舉辦2場「人權繪本說故事-台語場」親子活動,歡迎有興趣的台語家庭成員一同加入語言培力行列。有關活動細節,可致電(02)22182438#504,洽詢活動承辦人鄧先生。

體驗營參觀白恐紅色青春時,全程由手譯員(中)同步手語翻譯服務手語家庭成員。 圖: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

人權體驗營與會者於原東本願寺不義遺址前合影。 圖: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

人權館舉辦台語手語人權體驗營,邀請受難者家屬涂貴美(左)解說馬場町刑場不義遺址。 圖: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

參觀東本願寺不義遺址時,受難者家屬涂貴美(右)講述當年受難者遭受不當偵訊,手譯員同步手語演示驚恐表情。 圖: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