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網路上爆紅的「南京紅姐」事件,一名38歲男子竟成功偽裝成溫柔少婦,誘騙高達1691名男士發生無套性關係並偷拍影片販售,引發輿論譁然及網友瘋狂模仿惡搞。對此,時事評論員公子沈在其YouTube頻道「公子時評」中深入分析,指出這起看似荒誕的社會奇案,絕非單純的網路趣聞,而是血淋淋地揭示了當代中國在經濟衰退下,普遍存在的性蕭條與性壓抑等深層社會病灶。
為何上千人會對如此粗糙的騙局信以為真?公子沈認為,這並非受害者愚蠢,而是反映了整個社會的結構性情感缺失。他指出,這些受騙者共通的特點,是在一個日益冰冷的社會中,極度渴望一絲被理解與關懷的親密感,因而在情感需求過於強烈又無處釋放下,最終導致「飢不擇食了,也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斷能力」。公子沈引述先前一份調查,顯示半數中國青年幾無性生活,主因並非沒有慾望,而是工作壓力、經濟困難與缺乏對象。
公子沈進一步將此現象與經濟狀況連結,他反駁了《環球時報》前總編胡錫進所稱「性蕭條導致消費低迷」的論點,認為其因果關係完全錯誤。公子沈強調,正是因為經濟下行、階層停滯,年輕人普遍面臨高達30%以上的失業率,買不起房也談不起戀愛,才導致了性蕭條。他直言:「當一整代中國人都失去了穩定的收入,沒有安全感,那麼親密關係就很難建立」。在這種雙重壓力下,年輕人只能被迫關閉自身需求,轉向低慾望的生存模式。
這種普遍的性壓抑,根源於中國長期以來失敗的情感與性教育。公子沈分析,在黨國意識形態與傳統家庭倫理的雙重束縛下,談論性與愛往往被貼上低俗、羞恥的標籤。他說明,從家庭到學校,性教育不是被正常指導,而是被當成禁區匆匆略過,導致整個世代缺乏最基本的情感識讀能力。這種集體對情感教育的逃避,最終讓被壓抑的慾望只能在匿名的網路世界,以更為扭曲的方式尋找出口,這正是「紅姐」之流得以滋生的真正土壤。
公子沈更以中國大學令人瞠目結舌的校規為例,說明這種制度性的壓制已深入骨髓。他舉例,諸如「收藏觀看淫穢書刊」、「學習期間發生未婚性行為」等規定定義模糊,形同道德審判。他特別對「大學生與外國人不正當交往,有損國格校譽」的條文提出批判,諷刺地說,這顯示在官方眼中,連與外國人談戀愛都可能被視為「辱華」。他總結,這些規定傳遞的訊息是,學生並非有思想感情的個人,而僅是「需要被歸訓的,被管住的單位人口而已」。
最終,公子沈認為,雖然犯法的焦某(紅姐)被捕受審是罪有應得,但若要終結這類黑色幽默,僅僅抓捕個人是遠遠不夠的。他強調,真正該被審視的,是整個讓人不敢、不能、也不會親密的社會制度。他批評今日的中國,正用一種古代禮教加上共產黨網格化監控的「四不像」體制,來控制人的身體與情感。他呼籲,中國社會最需要的是對人性的重新認識,並從制度與文化上學習尊重人性,否則只會看到更多低俗化、消費化,甚至極度變態的情感錯位不斷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