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報導,中國俄羅斯計畫在2035年前於月球南極附近建造一座自動化核電站,為「國際月球科研站」(ILRS)提供能源,支持長期月球探索與科學研究。根據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Roscosmos)與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本週簽署的合作備忘錄,該核電站將成為ILRS的核心設施,與美國主導的「阿提米絲登月計畫」(Artemis program)形成競爭。後者計劃2027年起建造月球軌道「門戶」空間站,已獲55國支持。

ILRS旨在月球南極100公里內建立自主運行科研基地,進行基礎太空研究並測試長期無人運作技術,為未來人類登月奠基。科研站計畫早在2017年啟動,已吸引巴基斯坦、委內瑞拉、白俄羅斯等十餘國參與。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表示,ILRS將透過「555計畫」邀請50國、500個科研機構及5000名海外學者參與。月球的氦-3等資源也備受關注,但其所有權仍存法律爭議。

持續更新:令和米騷動搞垮「從不買米」農水大臣!小泉進次郎臨危受命 日在野黨猛批石破

中國積極推動太空探索領先地位,中國自2013年來多次成功發射月球探測器,2024年6月「嫦娥六號」更首創從月球背面採集岩石樣本,獲譽為「人類月球探索史上的壯舉」。2028年將發射「嫦娥八號」為ILRS奠基,並計畫實現首次中國太空人登月。

美國「阿提米絲登月計畫」聚焦載人登月與月球軌道站建設,但隨著資金嚴重不足及商業太空公司介入使複雜性加劇。2019年5月,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表示,將全力支持阿提米絲計畫,爭取2024年實現重返月球,並盡快實現人類長期居住在月球等初步目標;2021年4月,NASA與SpaceX簽定合約,以29億美元研發及生產2艘登月船,但遭競爭對手抗議,NASA隨即暫停了與SpaceX的合作工作。提米絲1號登月火箭在2022年11月16日從甘迺迪太空中心成功發射升空,同年12月11日濺落在太平洋海域,完成破紀錄的繞月路徑超過140萬英里。但計畫核心的載人登月計畫被推遲到2025年末。

中俄的核電站計畫被視為對Artemis的直接挑戰,預料將引發太空競賽新熱潮。而包括俄烏戰爭、以哈衝突等事件,將國際合作涇渭分明成不同陣營,誓將影響未來月球資源與技術主導權的爭奪,挑戰美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