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前中國調查記者趙蘭健以「習近平清洗『克上軍官』」為題發表文章,認為中國軍方近年來的人事清洗並非單純反腐,而是針對不對習近平表達絕對忠誠或有所遲疑者的「政治屠戮」,其終極目標指向中國統一與台海作戰。趙蘭健的觀點挑戰了官方「反腐」的說法,認為這是習近平鞏固軍權、為地緣政治目標鋪路的策略。自2023年火箭軍腐敗案爆發以來,中國軍方高層接連落馬,涉及火箭軍、中央軍事委員會、國防部等多個關鍵部門。本文將梳理2023年以來主要軍方高層落馬案例,分析這些清洗行動的動機、影響及是否如趙蘭健所言,是一場以台海為目標的政治清洗。
2023年火箭軍反腐事件:清洗的起點

2023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爆發大規模腐敗案,成為習近平第三任期內首宗涉及軍方最高層的重大案件。火箭軍作為掌管中國戰略導彈力量的核心部門,其腐敗案震動內外。根據公開資料,涉案人員包括:
李尚福:中央軍委委員、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2023年8月,李尚福突然從公開場合消失,隨後被免職。2024年6月27日,官方證實其涉嫌「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並移交司法。李尚福曾任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部長,與火箭軍裝備採購密切相關,其落馬被認為與火箭軍案高度關聯。
三任火箭軍司令員:李玉超、周亞寧、魏鳳和(前國防部長)均被捲入調查。三人分別在不同時期領導火箭軍,顯示腐敗問題的長期性和系統性。魏鳳和與李尚福的腐敗情況於2024年6月27日首次公開證實,但具體細節未披露。
其他高層:火箭軍政治委員徐忠波、四名軍工企業全國政協委員、七名解放軍全國人大代表等相繼被免職或撤銷資格,部分人被指「涉嫌違紀違法」。
當前熱搜:黃仁勳要來、總統府才轉彎派蕭?民眾黨:體育盛事不該被政治算計冷落
火箭軍案不僅涉及個人腐敗,還暴露了軍工企業、裝備發展部及相關高校的系統性問題。美國空軍大學中國航空航天研究所2022年10月發表的《中國火箭軍報告》曾指出,火箭軍在裝備採購與研發中存在潛在漏洞,這或許為後續調查提供了線索。
2023年後的連鎖清洗:從火箭軍到全軍

火箭軍案僅是開端,隨後的清洗行動擴展至整個軍方高層,涉及多個關鍵部門:
何衛東(2025年傳聞被查):中央軍委副主席,2022年由習近平破格提拔。2025年3月,趙蘭健率先爆料何衛東被調查,隨後《華盛頓時報》引述美國國防官員消息,稱其為「習近平清洗的最新受害者」。何衛東的傳聞尚未獲官方證實,但其長期缺席公開場合引發猜測。
苗華(2024年落馬):中央軍委委員、軍委政治工作部主任。2024年11月,官方宣布苗華因「嚴重違紀」被停職調查。外媒報導稱,苗華被多名士兵「戴頭套帶走」,顯示其落馬的戲劇性。苗華曾是習近平在福建任職時的舊部,其被查被認為是習對軍中政治工作系統的整肅。
軍工央企高層異動:2024年以來,11家軍工集團公司的高層頻繁調動,包括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等。至少8家公司的董事長或總經理被替換,部分職位甚至出現空缺。這種大規模人事調整被外界解讀為習近平對軍工系統的不信任。
其他案例:2023年至2025年,還有數名未公開身份的軍方高層被免職或調查,涉及海軍、空軍及裝備發展部。雖然官方未披露完整名單,但頻繁的人事變動顯示清洗行動的廣度和深度。
清洗的動機:反腐還是政治屠戮?

官方說法:反腐與軍隊現代化
中國官方將火箭軍案及後續清洗定性為反腐,強調是為了淨化軍隊、提升戰鬥力。2024年10月,習近平視察火箭軍某旅時,特別提到「嚴肅查處官兵身邊的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試圖將清洗行動與軍隊現代化、戰略威懾能力提升掛鉤。官方聲稱,腐敗問題影響了火箭軍的裝備質量與作戰準備,必須徹底根除。
趙蘭健觀點:政治清洗與台海目標
趙蘭健的文章提出不同視角,認為反腐只是幌子,真正的目的是清除對習近平不夠忠誠的「克上軍官」。他指出,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後鞏固權力,軍方成為其重點控制對象。火箭軍作為台海作戰的關鍵力量,其高層的忠誠度直接影響戰略布局。趙蘭健認為,清洗行動旨在為可能的台海衝突做準備,確保軍方絕對服從。
國際分析:忠誠與不信任的雙重邏輯
國際媒體和學者傾向於折衷的解釋。華盛頓郵報2023年報導稱,習近平的清洗是「多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旨在鞏固對解放軍的控制。分析人士認為,習近平對軍方的不信任源於其歷史經驗——軍隊曾是中共內部權力鬥爭的關鍵場域。此外,火箭軍案暴露的裝備問題可能削弱中國的戰略威懾力,促使習近平採取激進措施。
清洗的影響與挑戰

軍隊穩定性與士氣
連續的高層落馬對軍隊穩定性構成挑戰。苗華、何衛東等核心人物的調查可能動搖軍心,尤其是在政治工作系統內部。習近平2024年視察火箭軍的行動被解讀為安撫軍心,但頻繁的人事更迭可能導致指揮鏈的不穩定。
台海作戰準備
火箭軍在台海作戰中承擔戰略導彈任務,其高層清洗可能影響作戰準備。雖然習近平試圖通過清洗確保忠誠,但短期內的混亂可能削弱火箭軍的執行力。國際社會對此高度關注,認為清洗行動反映了中國內部對台海問題的緊迫感。
國際觀感
清洗行動加劇了國際社會對中國軍方不透明的擔憂。美國情報機構密切監測中國軍方動向,認為清洗可能暴露解放軍內部的結構性問題。這可能影響中國在國際軍事競爭中的形象。
自2023年火箭軍反腐事件以來,中國軍方高層的清洗行動涉及李尚福、魏鳳和、苗華等關鍵人物,範圍從火箭軍擴展至全軍及軍工系統。官方定性為反腐,但趙蘭健的觀點提供了另一視角,認為這是習近平為鞏固軍權、準備台海作戰的政治清洗。事實上,清洗行動可能兼具反腐與政治動機:習近平既要清除腐敗以提升軍隊戰力,又要確保軍方絕對忠誠以應對內外部挑戰。然而,頻繁的清洗可能帶來軍心不穩、指揮效率下降等風險,對台海戰略的實際影響仍有待觀察。
未來,國際社會需密切關注中國軍方的人事動向及其對地緣政治的影響。趙蘭健的爆料雖具爭議性,但其提出的「政治屠戮」視角為理解習近平的軍事策略提供了重要線索。無論清洗的最終目的是反腐還是權力鞏固,其對中國軍隊現代化與台海局勢的深遠影響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