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為期四天的中東國事訪問,化身了最強銷售員。目前,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卡達輪番上陣,紛紛承諾對美投資,金額動輒千萬美元;甚至川普還宣稱,沙烏地將對美投資高達 1兆美元(約台幣 30.145兆元),遠高於白宮先前披露的金額。

不過,這些天文數字的投資承諾,短期內真能兌現?值得推敲。

持續更新:恐怖份子變盟友! 中東地緣政治變 川普突解敘制裁 以恐遭邊緣化

海灣三國大採購 川普滿滿收獲

首站,川普造訪了沙烏地阿拉伯。白宮週二(13日)宣布,沙烏地王儲薩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初步承諾在四年內將對美國追加 6,000億美元(約台幣 18.1兆元)的經貿與軍事採購協議,涵蓋軍事能源、科技、公用設施等領域。其中,國防軍售部分佔 1,420億美元(約台幣 4.28兆元),被美方稱為「史上最大的國防軍售案」。

不過,川普隨後稱「數字可能達 1兆美元」,沙烏地官方也表態將努力推動在美國投資額達 1兆美元。而川普也考慮將對沙烏地、阿聯酋等國放寬人工智慧(AI)晶片的出口管制。GPU 龍頭輝達也宣布首波要向沙烏地新創公司 Humain 出售 1.8萬顆最新 AI 晶片。

隔天到了卡達,川普收到了一個更大的「禮包」。據白宮聲明指出,美國與卡達簽署了一項協議和若干的諒解備忘錄,宣布達成逾 2,435億美元的交易,旨在促成價值至少 1.2兆美元的「經濟交換」(economic exchange)。包含採購波音(Boeing) 210架波音 787 夢幻客機(Dreamliner)與 777X 客機,該筆訂單價值約 960億美元,創波音史上最大寬體客機與 787 機款訂單。

此外,還包括美國國防承包商雷神(Raytheon)獲得約 10億美元訂單,出售卡達反無人機系統;通用原子(General Atomics)獲近 20億美元的「MQ-9B」無人機訂單;石油和天然氣工程零件供應商邁克德莫特(McDermott)與卡達能源公司簽署約 85億美元的合作協議,推動能源基建方面合作等。

川普笑著說,「我們一直很喜歡對方,彼此一直合作。現在能發揮最高效能做事了。」他也特別感謝卡達在俄烏議題等方面與美方諸多合作。

做得到?經濟現實恐不利兌現

這些本身為產油大國的海灣國家,此次對川普喊出創紀錄的採購及投資計劃。而從 GDP 數字來看,這些國家的經濟和財政能力,與承諾的巨額採購數字之間,存有顯著差距。截至 2023 年,沙烏地 GDP 僅約 1.068兆美元、阿聯酋約 537億美元,而卡達更僅 2,100多億美元。

▲海灣三國的名目GDP規模。 資料來源:IMF/圖:MacroMicro

而川普所謂的「1兆美元投資案」,金額幾乎等同於沙烏地全國的 GDP,其可行性相當具有難度;另宣稱將與卡達促成價值約「1.2兆美元」的經濟交換,這數字更顯得脫離實際。

何況,國際原油價格的震盪,正侵蝕著這些國家的財政基礎。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沙烏地阿拉伯要維持財政收支平衡的油價,平均落在每桶 90.94美元;阿聯酋約 49.95美元/桶、卡達則約 44.74美元/桶。而目前的原油價格約於每桶 60美元上下徘徊,這使沙烏地阿拉伯面臨財政緊張和不得不實施緊縮政策的局面。

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商沙烏地阿美(Saudi Aramco)近日公佈財報,第一季淨利下降 4.6%,顯示其面對油價疲軟,影響了這家國營公司的財務狀況。加上沙烏地王儲薩勒曼將推動上兆美元的「經濟多元化」願景,使該國的政府負債占 GDP 比重,自疫情後逐年擴大至近三成;而卡達目前則佔比約四成。

據《Business Insider》指出,高盛分析師檢視川普的社群發文內容,解讀其似乎偏好西德州原油(WTI)期貨價格落在 40~50美元/桶之間。無論是否真的跌到 50美元或更低。但在美方態度力求便宜油價來抑制通膨的情況下,恐不利沙烏地政府的財政維持,並最終對其經濟模式與天價採購的兌現形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