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2025城鎮韌性(防空)演習今(16)日登場,13時30分警報發放後,全市隨即展開交通管制及人員疏散避難,人、車均有序地接受警察及民防人員指揮、引導進行疏散避難。高鐵、台鐵及捷運各班次列車雖正常行駛,但下車旅客均能接受引導進行疏散避難;高速公路、快速道路車輛則在下交流道時靠邊停車、人下車實施疏散避難。高雄市議員張博洋則來到三民區十全國小,實地觀察模擬災害發生時的第一線救濟站、急救站的應變演練,並建議未來台灣各地應推動更多在地化的大型防災演練,融入平時的社區活動、學校課程與鄰里系統,打造地方民防系統,中央及地方政府更應編列常態預算,將這類訓練制度化、常態化,真正讓「防災成為日常」。
這次演習視導人員分別前往高雄捷運美麗島站(公共運輸)、新興區公所(機關)及高雄大統百貨公司五福店(生活消費),視導防空疏散避難執行情形,並沿途視導新興區、前金區及三民區交通管制及人員疏散。警報解除後,在台灣電力公司高屏供電區營業處實施戰災搶救、三民區十全國小進行救濟站及急救站開設等演練,過程井然有序,展現絕佳的成效。
當前熱搜:台師大女足違法抽血案 范雲曝最新進度籲全面清查「血論文」
張博洋指出,這次演習模擬各種真實情境,現場除了設置緊急救護站有效率地進行傷患分類、物資發放與臨時安置外,更有慈濟、新高雄紅十字會、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等多個社福團體參與,提供物資、心理支持與行動協助,進行安撫災民情緒與照護弱勢群體的相關演練。
張博洋表示,透過實地參與演習,就更能深刻體認到,國家安全不能只完全依賴國軍或國安單位,真正的防線其實來自台灣全國人民有沒有具備正確的防災意識。張博洋強調,一個具有防衛防災韌性的社會,就必須從地方、鄰里層級的演練與全民參與開始做起。
張博洋建議,未來台灣各地應推動更多在地化的大型防災演練,不必侷限於與空襲警報結合,應該融入平時的社區活動、學校課程與鄰里系統,來完整打造地方的全民民防系統,並透過獎勵機制,鼓勵不分性別、職業、年齡的民眾參與。中央及地方政府更應編列常態預算,藉以將這類訓練制度化、常態化,真正讓「防災成為日常」。
張博洋強調,往年分別進行的「萬安演習」與「民安演習」,今年正式整併為全新型態的「城鎮韌性演習」,強調「無腳本」操作,演練當天所有設備與人力資源,都是在接獲指令後即時調動,目的在於測試政府與民間的真實應變能力,確保戰時社會機能與民生秩序得以運作。因此這不將只是一次演習,而是一次對全國上下災防應變系統的提醒。張博洋承諾未來將在市政層級持續推動強化防災韌性相關政策,積極督促高雄市政府,並守護市民的生命與家園安全。
高雄市政府期盼透過這次演習,事前宣導加強民眾防災避難意識,透過不斷地演練,檢視應變資源的整備,讓民眾熟悉防空疏散避難,希望能展現市政一體、精進公私協作,以作為持續強化城市韌性的重要依據。另藉由官網、官方LINE或警政服務APP,讓民眾對於防空疏散避難設施能充分認知及查詢運用,「以最壞想定、做最好準備」的發想,能不斷滾動式修正、精進防空疏散避難作為,確保市民生命財產安全。

十全國小進行安撫災民情緒與照護弱勢群體的相關演練。 圖:張博洋/提供

張博洋(前排左一)與副市長李懷仁(前排左二)視察物資發放情形。 圖:張博洋/提供

張博洋(左一)檢視急救包內容。 圖:張博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