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堡談判將舉行,國際希望透過這次談話網停活更近一步,可惜普丁無意出席而澤連斯基表明只願意跟普丁會面。不過,傳聞 2022 年曾經有草擬過《伊斯坦堡協議草案》,近日這個議案再次引發國際關注。該草案內容被外洩後,各界重新檢視 2022 年春季俄烏曾短暫接近停火共識的時刻,而今戰火持續、局勢惡化,責任與機會的錯失再度成為輿論焦點。

根據外媒取得的協議草案摘要,該文件共列出多項具體條款,核心包括:烏克蘭永久中立與非軍事化承諾:明確承諾永不加入北約或任何軍事同盟,且不得生產、部署或取得核武器。歐盟可加入但受軍事限制:烏克蘭得以申請加入歐盟,但須遵守 13 項軍事限制條款,包括禁止境內外國軍事基地、外軍駐紮與聯合演習。安全保障機制:協議規劃由聯合國五常(中、美、英、法、俄)提供集體安全保證,若烏克蘭遭攻擊,須於 72 小時內啟動聯合防禦機制。領土與軍事妥協:俄軍將自基輔周邊及北部地區撤軍,作為交換,俄方在克里米亞的主權主張將被默許,且將持續控制 2022 年「特別軍事行動」以來占領的部分頓內次克、盧甘斯克、赫爾松與札波羅熱地區。軍力限制:烏克蘭軍隊總規模須壓縮至 8.5 萬人,並限縮重型武器與遠程導彈部署能力。

熱議話題:證實柯文哲清楚京華城案 林欽榮曝討論都更字條:柯智商157、很用功

俄羅斯總統普丁過去態度強硬,如今不出席「和平協議」使烏、俄停火還要再等等。 圖:翻攝俄羅斯總統官網/澤連斯基IG(新頭殼合成)

儘管草案條款曾在伊斯坦堡談判中被雙方認真討論,但最終破局的關鍵在於克里姆林宮強硬的政治條件。多名外交消息人士指出,當時烏方已展現彈性空間,甚至考慮接受中立條款,但俄羅斯總統普丁拒絕簽署停火協議,堅持進一步推進軍事行動以求「徹底去納粹化」烏克蘭。

烏總統澤倫斯基對於新一輪的談判更明確表示,不願與普丁以外的任何俄方代表談判,「因為只有普丁才有權力決定戰爭的終止與否」。而克里姆林宮近日聲稱,普丁未參與當前重啟中的伊斯坦堡對話僅是因「行程緊湊」,並非拒絕和談,但外界普遍解讀此為政治性迴避。據消息指出,俄方則已指派俄聯邦議員、「柔道界傳奇」亞歷山大・卡列林(Alexander Karelin)為首席談判代表,稱其形象「溫和而堅定」,被戲稱為「談不成就開打」的象徵人選。

在外交軌道動態之際,梵蒂岡的新任教宗良十四(Leo XIV)也罕見強烈表態,批評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帶有帝國主義色彩」,呼籲全球「不要再假裝俄羅斯無辜」。這番言論迅速引發廣泛共鳴,尤其在天主教徒佔多數的拉美國家產生強烈回響。其中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親赴莫斯科出席 5 月 9 日的俄羅斯勝利日閱兵典禮,更引發國內巨大爭議。巴西有近 60 % 民眾信仰天主教,教宗的強烈譴責使許多選民開始質疑魯拉是否在地緣政治上過度向俄傾斜。反對派議員紛紛指責魯拉「未站在歷史正義一方」,而支持者則強調其出訪俄羅斯是為促進和平談判。據報導,魯拉已考慮再次前往莫斯科,親自邀請普丁參與伊斯坦堡對話,試圖擔任南方國家的和平中介人。

巴西人口以天主教為大宗,新任教宗良十四世的表態使巴西總統進入兩難。 圖:翻攝自X

而在西方陣營方面,德國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亦發出強硬聲明,表示「不能接受任何建立在戰場既成事實之上的和平」,強調烏克蘭的主權與領土完整不容妥協,並呼籲歐洲各國「不能疲乏,不能分裂」。

目前包括土耳其、巴西、美國等國皆被視為潛在對話參與方,但距離真正重啟停火談判仍有相當距離。俄烏雙方在戰場上仍持續拉鋸,美國亦表示不排除針對俄羅斯實施更多次級制裁。美國總統川普,則在中東行程中拋出可能出席伊斯坦堡會談的消息,稱「如果能拯救生命,願意隨時登機前往」。川普表示「他的忙碌行程不會影響他和普丁見面」,不過最新消息指出,川普、普丁、澤連斯基都不會亮相伊斯坦堡,今天的和平談判恐淪為鎂光燈下的一場戲。川普曾向普丁施壓希望三方國家領袖能直接會晤進行「和平談判」,澤倫斯基在確定普丁不出席後也不會亮相伊斯坦堡。

在卡達剛和敘莉亞領導人見完面的川普確定缺席「和平談判」。 圖:翻攝自追著大事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