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表示,近日烏克蘭摧毀俄羅斯前線戰機、美國部署核潛艦在俄國附近,還有永久中立國奧地利加入北約的事件,都使俄國在烏俄及輿論戰場上的代價越來越高。

烏克蘭於 3 日晚出動無人機突襲俄佔克里米亞薩基(Saky)空軍基地,烏方對此稱至少摧毀了 1 架蘇-30SM、3 架蘇-24 及 1 架戰機。

現正最夯:川普宣布在美設廠免課100%半導體關稅!台積電創新高 財經作家:提醒1項利多

再來,奧地利外交部長突然對德國媒體放話,表示其將重新討論加入北約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奧地利自 1995 年起憲規定「永久中立」,現在「主動改變立場」,可見就是在國內外放風,試探是否有轉向的空間。

俄軍蘇-30SM戰機 。 圖:翻攝自《騰訊新聞》/「潛望者」

本月 1 日,川普下令部署 2 艘核潛艦至戰略位置,以回應俄國前總統「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的威脅言論。中國非官方智庫察爾哈學會(Charhar Institute)副秘書長王沖表示,這 3 件事情並非巧合,而是結構性問題的集中爆炸,從烏克蘭前線、歐洲,再到美國立場,俄國都處於被動的狀態。其中,他認為中立國先後加入北約、奧地利突鬆口,如此「政治裂變」對於俄國來說才是最致命的。

王沖續指,上述可知美國正在「重新塑造圍俄戰略」,過去是用北約,現在似要再加一個「中立國倒戈、核威攝」的複合式戰略。對此,王沖認為俄國目前應對措施有限,一是加大對烏俄戰場的投入,但國內的不滿也在增加;二是加大反西方的宣傳投入,爭取搖擺國家支持,但目前「戰略模糊」的國家也在減少,三則是「向東轉」,但中國主張以政治解決問題,如此一來可能會對中國帶來戰略困擾。

王沖最後引述德國前總理施密特(Helmut Schmidt)的話指出 : 「外交失敗的後果,是用士兵的生命償還」。今天的俄羅斯,正在付出代價。

川普最近派了2艘美國核潛艇對俄國進行核威懾,美軍哥倫比亞級核潛艇。(示意圖)   圖:翻攝自 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