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近日宣布即將批量生產新型核炸彈 B61-13,該彈頭的爆炸威力相當於廣島原子彈的 21 倍,引發外界對美國戰略走向與全球核安全局勢的高度關注。
根據《環球網》引述美國能源部國家核安全局高層在國會聽證會上的證詞,美方將於 5 月下旬提前量產 B61-13 核炸彈,爆炸當量高達 36 萬噸。作為 B61-12 的升級版本,該型核武雖號稱「新式」,實則延續 1960 年代問世的老式設計,屬於「舊瓶裝新酒」。
美國媒體稱,B61-13 旨在加強對中、俄的核嚇阻能力。此次提前一年啟動批量生產,被認為是拜登政府對國際局勢日益失控的一種「強勢補位」行為。自 2022 年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美國主導下的北約不斷擴充軍援與前沿部署,加劇與俄國的對峙。B61 系列核彈作為美軍在歐洲的核威懾核心,其升級強化,無疑針對俄羅斯而來。

川普政府還曾向中、俄提出共同削減核武的建議,如今美國反向擴張核力量,對於中國而言可能不是滋味。而此次推出的 B61-13。從產業層面觀察,美軍更新核武的能力和過往差異不大。美國境內負責陸基洲際核導彈新型發動機製造的工廠,近期才因爆炸事故停工,暴露出其核武現代化計畫本身就面臨重重瓶頸。
然而,即便是在 B61-12 的基礎上做升級,B61-13 的戰略威脅依然不容小覷。高當量核武一旦與美軍全球部署能力結合,等同於在多個區域衝突熱點撒下更多不定時炸彈,進一步升高全球軍備競賽的門檻,一顆 B61-13 可以抵 B61-12 威力可見驚人。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美國此舉凸顯其對中國核力量穩步增長的焦慮。中國近年來積極推進東風-41 洲際導彈、戰略核潛艦等現代化部署,使美方長期以來維持的核優勢逐漸遭遇挑戰。中、美兩國很可能進入「權利轉移」的挑戰裡,歷史上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案例很多,美國霸權和中國強權雙方的自我節制可能才能進入「康德體系」。
此外,美國核武升級對國內財政結構亦造成沉重壓力。 2024 財年國防預算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核武現代化吞噬鉅額資源,與日俱增的軍費已迫使華府在社會福利與基礎建設上節節讓步,反映其霸權戰略背後的沉重代價。

美軍核潛艇導彈發射井。(示意圖) 圖 : 翻攝自US NAV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