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院近日宣布,將自 8 月 20 日起針對部分來自簽證逾期率高國家的旅客試行簽證保證金制度。根據這項為期 12 個月的試點計畫,申請 B-1 商務簽證與 B-2 旅遊簽證者,可能需繳納高達 15,000 美元(約新台幣 44 萬元)的保證金,方能獲准入境。
根據《聯邦公報》公告與國務院 8 月 5 日發布的聲明,此措施主要針對曾被美國視為簽證「高風險國家」的旅客,包括尚比亞、馬拉威等地民眾為首批對象。這筆保證金將由美國財政部收取,若旅客在簽證有效期內合法離境,保證金將全數退還;若逾期滯留,保證金將被聯邦政府扣留,用以支付遣返等行政成本。
精選報導:(影) 四川江油暴動》連習近平都震怒!傳市委書記遭免職 第一打手陳震被炎上

此次保證金制度共分為三個級距:5,000 美元、10,000 美元與 15,000 美元。金額多寡將依申請人背景、旅遊目的、職業、財務能力與教育程度等因素,由領事官員裁定。此外,計畫亦授予領事在特定情況下豁免的權力,例如人道主義任務或政府人員出差。
據悉,每年約發出數千份非移民簽證,美方估計此次試點期間將涉及約 2,000 人,初步保證金總額將達 2,000 萬美元。試點也限定入境與出境須經指定機場,相關名單預計將於制度生效前 15 天公布。
此次新制不適用於如加拿大、墨西哥或已加入「簽證免簽計畫」的 40 多國民眾。但其他簽證逾期率高、背景審查資訊薄弱或實施「投資入籍計畫」的國家民眾,如安哥拉、阿富汗、布吉納法索、土耳其等,則被視為潛在適用對象。
儘管中國合法旅客的簽證逾期滯留率僅為 1.81%,遠低於美國設定的風險門檻 10%,但因非法入境人數近年急劇上升,是否將納入未來擴大實施名單,仍待觀察。

事實上,簽證保證金制度並非首次提出。早在 2020 年,川普政府便曾短暫推動類似政策,但因新冠疫情影響全球旅行趨緩,最終未全面實施。如今川普選擇重啟類似機制,顯示美方試圖透過財務槓桿方式,壓制非法滯留現象。
根據美國國土安全部報告,2023 財年共有近 50 萬名合法入境者未如期離境。研究顯示,這些簽證逾期居留者約占非法移民總數的四成,成為美國邊境與移民政策管理的重大挑戰之一。
外界對此政策反應不一。有支持者認為,高額保證金可有效嚇阻潛在滯留者,保障美國社會資源與安全;但也有批評者擔心,該政策將影響無數誠信合法的旅客,尤其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家庭造成經濟負擔,甚至引發「歧視性選擇」爭議。
目前,美國國務院仍保留未來修訂實施國家名單的可能性,並將根據試點結果評估是否全面推行。隨著制度上路,全球申請赴美簽證的程序與成本恐將進一步升高。

早在 2020 年,川普政府便曾短暫推動類似政策,但因新冠疫情影響全球旅行趨緩,最終未全面實施。如今川普選擇重啟類似機制,顯示美方試圖透過財務槓桿方式,壓制非法滯留現象。 圖 : 翻攝自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