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WSJ)報導,截至2025年4月底,中國外匯儲備規模增加410億美元,達到3.282兆美元,創下連續17個月穩定於3.2兆美元以上的紀錄。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顯示,此次增幅達1.27%,主要受美元兌其他主要貨幣走軟影響,非美元資產折算價值上升,同時中國央行連續6個月增持黃金,4月末黃金儲備增至7377萬盎司,價值上漲139.91億美元,進一步推高外匯儲備規模。

外匯儲備增長對美中貿易戰具有重要意義。美中貿易戰自2018年開打,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試圖縮減貿易逆差並遏制中國技術發展,中國則以反制關稅回應。外匯儲備作為中國經濟的「穩定器」,為應對貿易戰中的外部壓力提供緩衝。儲備增加意味著中國有更多資源穩定人民幣匯率、抵禦資本外流,並在關稅戰中維持出口競爭力。2024年中國貿易順差近1兆美元,顯示其出口導向經濟仍具韌性,但美國新任總統川普上任後,可能對中國商品加徵更高關稅,進一步加劇貿易緊張。

然而,外匯儲備增長也反映美元走軟的短期效應,而非經濟結構性改善。中國經濟面臨房地產低迷與內需疲弱挑戰,過度依賴出口可能在貿易戰升級時暴露弱點。專家警告,若美國擴大對華技術限制或關稅範圍,中國企業利潤與股市可能受創,外匯儲備的緩衝作用或將受限。未來,中國如何平衡內外需、優化儲備結構,將是應對中美貿易戰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