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末(8月23日)核三廠延役公投即將舉行,核電議題再度引發各界關切。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葉宗洸,今天(20日)接受資深媒體人黃暐瀚網路政論節目專訪,針對核三延役的三大爭議點逐一回應,盼為民眾釐清疑惑。
葉宗洸指出,台灣亟需核電作為穩定基載電力。光電在入夜後無法發電,需依賴火力填補,若核三(佔台灣電力5%)與核二(6%)持續運作,合計可提供11%的電力需求,年省台電600億元,同時解決缺電與財務虧損問題。
精選報導:新北市議會通過普發現金4.6萬提案 卓冠廷要求侯友宜「正視民意」
針對核三廠安全疑慮,葉宗洸澄清,核三廠附近一公里處的恆春斷層與廠區下方的「斷層剪裂帶」不同,外界常混淆兩者。核三廠抗震係數足以承受七級以上地震,安全無虞。
關於核廢料處理,葉宗洸表示,短期內高階核廢料(燃料棒)可從燃料池移至乾儲槽,低階核廢料則可選址興建最終處置場。他以韓國為例,當地透過補助與地方建設,吸引四鄉鎮爭取設置處置場,最終慶州以近9成民意支持勝出,成功建場。
葉宗洸強調,核電議題應交由專業判斷。他不僅支持核三延役,更主張核一至核四全面運轉。面對公投,葉宗洸呼籲民眾傾聽各方專家意見,審慎做出決定。核三公投結果將影響台灣能源政策走向,備受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