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新台幣、韓元在內的亞洲貨幣,近期兌美元都出現顯著升值。而日前有媒體報導稱,韓國央行行長李昌鏞周二(6日)於義大利米蘭出席亞洲開發銀行(ADB)年會時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韓元兌美元的升值情況顯著,與美國政府向亞洲國家施壓,要求其貨幣升值有關」、「匯市動盪可能還沒結束」、「我們不確定美國真正要的是強勢還弱勢美元」,言論一出引發軒然大波。
中經院長:韓央行不曉得美國要亞幣怎麼走
不過,中經院院長連賢明當天隨後已於臉書發文表示經過查證韓文原文、英文翻譯的報導後,「與報紙的標題有些出入」,並揭露五點認為,沒明確跡象顯示匯率問題已被列入各國對美談判的議程內;今(7)日更進一步指出,由於台灣過往有操縱匯率的嫌疑(紀錄),也被列在美國財政部的觀察名單,在《301報告》中也提到此為「非關稅障礙」,相信在貿易談判中提到此事不難理解,但這是否算是「施壓」?
連賢明指出,綜合來看,就是韓國央行不知道到底美國希望亞洲各國應怎麼做,但市場自行猜測「美國會施壓亞洲各國貨幣升值」,而預先反應在市場匯率上;他也補充,假設美國有施壓亞幣升值,應該是不少國家一起急升,畢竟台幣單獨升值,無法降低貿易逆差;央行也會調整升值腳步(在廣協議時,央行每天升值一點點,被批評都在圖利外銷廠商),這幾點在這次升值都沒觀察到,故推論匯率沒被列在貿易談判議題。
韓半島新聞平台:
不僅專家認為美國沒在貿易談判中討論到匯率議題,「韓半島新聞台」創辦人楊虔豪也彙整、翻譯《韓聯社》、《亞細亞經濟》兩家外媒報導文字為中文,強調李昌鏞「坦言美國施壓」為一場誤會。
《韓聯社》:面對包括韓元在內的亞洲貨幣強勢走升的背景,李(昌鏞)總裁歸納:「目前所知,美國與個別國家(談判代表)會晤前,言及匯率問題,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是,美中之間達成協商結果的機率越來越高」;「若某個瞬間(的心態)轉變成如此,匯率就會再度走高,我認為這並不代表匯率波動到此就結束」。
《亞細亞經濟》:李總裁表示:「這回(美元)匯率會大幅下滑,第一是美國與個別國家(談判代表)會晤,並提到匯率問題,而被市場解讀作『要求他國貨幣升值』的壓力訊號;第二,則是外界對美中貿易談判達成協議的期待越來越高所致。若在某個瞬間,轉變為此番心理,就會使變動性增大,就可能導致他國貨幣升值。」
李總裁還說明,面對匯率問題,美國要求為何,往後如何行動,又會對亞洲國家共同要求什麼,對個別國家要求什麼,這些都還不清楚,所以韓銀正持續與計劃財政部研商中。「現在苦惱的是,我們並不清楚美方要的,到底是強勢的美元,還是弱勢的美元,我們的立場是還須掌握,往後幾週,情勢會漸趨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