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Tesla)近日公布第一季財報,數據顯示其淨收入暴跌 71%,為該公司財務狀況敲響警鐘。銷量下滑、產品利潤縮水,加上品牌形象受損,種種挑戰讓這家電動車巨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根據財報,特斯拉第一季主要利潤來自於對其他汽車製造商出售價值 5.95億美元的監管信貸,本業汽車銷售反而出現虧損,凸顯其核心業務正陷入困境。即使如此,執行長馬斯克在與投資人召開的電話會議中仍強調,公司並未瀕臨崩潰,「我們還沒有瀕臨死亡,甚至沒有接近。」
然而,市場對馬斯克的樂觀態度似乎並不買單。該公司目前面臨全球電動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壓力,尤其在中國市場,銷量節節敗退,比亞迪(BYD)有望取代其全球電動車龍頭地位。儘管歐洲與中國電動車整體市場仍成長,特斯拉卻逆勢衰退。

除了市場因素,馬斯克本人爭議不斷的政治立場,也被認為損害了特斯拉的品牌形象。他近來不僅公開支持極右翼政黨,還參與「政府效率部(DOGE)」的職務,使外界質疑其對經營重心的專注度。
特斯拉的毛利率亦明顯下滑。第一季度汽車毛利率僅 12.5%,遠低於 2022 年第一季的 30%。據摩根士丹利資料顯示,這是該公司自 2012 年以來最低的利潤率,當時年銷量僅 5,600輛,幾乎等同於現在的一天銷售量。
財報數據也揭示,若無來自聯邦與州政府嚴格排放法規所帶來的監管信貸收入,特斯拉過去多季的獲利恐難維持。自 2021 年起該公司透過銷售這些信貸已累積超過 84億美元收入。但若前總統川普再度上台,其廢除聯邦排放規則與州政府排放自主權的政策,恐使特斯拉失去這項重要收益來源。

此外,川普政府針對進口零組件提高關稅,也可能導致特斯拉面臨更高生產成本。馬斯克坦言,儘管幅度可能不如其他車商嚴重,但仍將對公司造成壓力。
儘管前景不明,一些投資人仍寄望於特斯拉即將推出的「機器人計程車」服務,該項目將使用無人駕駛技術,預計首先在德州奧斯汀上線。美國交通部日前公布「自動駕駛車輛框架」,主張消除不必要的監管障礙、推動自動駕駛商業部署,市場普遍認為這對特斯拉形成利多,股價因此上漲 10%。
但專家警告,即便有政策利多,自動駕駛技術仍存在不確定性。特斯拉能否靠創新擺脫目前的困境,仍待觀察。

川普政府針對進口零組件提高關稅,也可能導致特斯拉面臨更高生產成本。 圖:翻攝自X帳號@White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