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日前發布新令,放寬部分中藥從業人員販售中藥材資格,引發藥師公會反彈。衛福部長邱泰源今(23)日表示,中醫藥是台灣重要資產,應從國家發展與文化連結角度思考此議題,盼社會理性討論。
根據衛福部3月18日發布的衛部中字第1141860113號函釋,未來「領有經營中藥證明文件,並修習中藥課程達適當標準」的中藥從業人員,將可繼續經營中藥販賣業務。此規定補充於藥事法第103條第2項落日條款之後,延續了自民國108年所公告、針對既有從業者的過渡性解釋。
然而,此舉引起藥師界強烈不滿。藥師公會於昨日在衛福部前舉行快閃抗議,批評新令等同「修幾門課就能賣藥」,不僅繞過藥師國考,也跳過完整專業訓練,質疑政府削弱專業門檻,恐對全民健康造成風險。
藥師公會進一步指出,此舉不僅形同剝奪藥師執業權,更打擊整體專業信賴體系。公會認為,販售中藥材涉及藥理知識與藥害風險,應由受過嚴格培訓且通過國考的藥師負責,不應輕率放寬標準。
對此,邱泰源回應,這項政策是基於產業現況所做的調整。早在民國108年,政府已公告相關解釋令,為傳統中藥業者提供合法延續的機制。他表示,儘管當時希望協助原有從業者及其後代承接中藥房,但整體從業比例仍逐年下降,顯示產業凋零趨勢未改。
邱泰源強調,中醫藥不僅是醫療資源,也深刻連結台灣社會、文化與飲食習慣。他認為應從更宏觀的層面看待中醫藥的未來發展,而非僅以執業門檻爭議切入。他表示:「中醫藥是國家重要資產,未來若能在台灣培育更多專業人才、推動在地種植與製造,將對國家發展具重大意義。」
他也呼籲醫藥相關團體及專業界「坐下來討論」,從國民健康與產業永續角度尋求共識。他強調,引進更多專業人力投入中醫藥領域,正是讓此傳統產業重獲新生的契機,衛福部也願持續聽取各界意見,尋找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