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全球化的結果,美國的製造業僅剩10%,而服務業則占90%,這就形成美國製造業的空洞化與嚴重的失業。更且美國人的儲蓄率低,消費旺盛,其消費量占全世界的1/3,因此美國是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這也成為美國大量進口外國產品的主因,而在1970年以後,這就形成美國貿易赤字恆常化的體制。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制,以美金為本位,而建立其與各國貨幣兌換的比率。這表面看起來是金本位制度,但卻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的金本位制度不一樣。
一、一次世界大戰前的金本位制度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的金本位制度,每個國家的貨幣都直接與黃金掛鉤,如以美英兩國為例來說,各國貨幣是以金的量來顯示,例如:(1)英鎊 = 某重量的黃金,(2)美元 = 某重量的黃金。各種不同貨幣間的匯率等於是它們各自對黃金的比率,因此不同貨幣間的匯率是固定的,而不是浮動的。
在這個制度之下,就可以解決匯率操縱等等的問題。例如匯率固定,政府無法操控貨幣的升值、貶值。換句話說,貨幣的價值直接等於黃金含量,政府沒有辦法隨便貶其值貨幣來促進出口,這樣就消除了「刻意壓低貨幣以取得貿易優勢」的空間。
另外,金本位制度有一個好處是:如果一個國家的出口太多、進口太少,它會收到很多黃金;而黃金的流入會導致國內貨幣的供應增加,進而造成通貨膨脹,這就使出口變貴 ,而造成出口減少,使黃金流出,而使貿易的差額會自動平衡。相反地,如果一個國家的出口太少、進口太多,它必須給貿易順差的國家黃金;而黃金的流出會導致國內貨幣的供應減少 ,進而造成通貨收縮,這就使貨幣貶值,於是出口變多 ,而造成出口增加,使黃金流入,而使貿易的差額會自動平衡。
因此在這種金本位制度之下,政府就很難干預貨幣與貿易的空間。這就是金本位制度的好處。
但是,由於自由經濟市場具有競爭的機制,只要貨幣的量能配合生產量的增加,那麼經濟成長是會很快速的。但問題就在於黃金的產量有效,它無法提供經濟成長所足夠的貨幣量,因此,金本位制度常會造成通貨收縮,使產品變得便宜,造成企業收入不足以支付支出而虧損,進而造成裁員與失業,使得經濟成長陷入蕭條。
此外,金本位約束太強,其經濟靈活性很低,而國家就不能根據經濟狀況來調整利率或貨幣政策;因此,一旦出現危機(例如:銀行擠兌、經濟衰退),政府手上沒什麼工具可以救市,就像1929年大蕭條,美國死守金本位反而讓情況更糟。此外,黃金儲備分布不均,一些金礦多的國家(像南非)本來就佔優勢,而沒有金礦的國家就沒有充足的貨幣來進行經濟的發展;
此外,金本位下的貨幣供應要仰賴於黃金的開採,這不必然等於實際的經濟需求。而且,金本位制度無法應對現代金融體系的龐大規模。現在的金融系統遠比一百年前複雜太多:衍生性金融商品、跨國資本流動、國際債券市場、數位貨幣…等等現象與工具不斷出現,要用金本位來硬綁這個體系,是會讓整個貨幣系統變得非常僵硬、容易崩潰。
二、二戰以後的貨幣問題
但是,在布雷頓森林體制之下,美元與各個的貨幣掛鉤,其匯率並沒有辦法反映出產品真實的價值,而使價值被低估的貨幣在貿易上得到好處。而在廣場協議之後,浮動匯率制度為全世界所接受,但這容易受到政府的介入與干預,這就容易引起國家之間的摩擦。因此,在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政府之間的角力變成是重要的因素,於是以市場為中心的經濟發展就不得不受到政治的扭曲。
川普這次的關稅政策其實就是活生生的角力,強者出手,弱者就相對要讓步很多,因此找出一個讓政治不容易干涉的經濟體制是大家必須要去思考的一個課題,而這也是減少國際政治風險的思考。
作者:張正修/曾任考試委員、開南大學法律系系主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兼任副教授、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