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預計於5月底關閉14個重要氣象與海洋相關資料庫,引發各國憂慮。中央氣象署呂國臣指出,此舉將削弱全球氣候監測與預報能力,台灣亦可能受影響,特別是在科學研究與預測準確度方面。

NOAA預定停止開放的資料庫涵蓋海洋、地震、河口等領域,未來將不再對外開放存取。消息一出,學術界普遍表達憂慮,擔心這將限制研究基礎數據的取得,造成研究中斷或品質下降。

呂國臣表示,氣象與氣候的監測系統建立在國際合作之上,各國共享觀測任務與資料,美國長期以來在資料量與精準度方面位居前列,影響力不容小覷。他坦言,若美方確定關閉這14項資料庫,勢必對包括台灣在內的多國預報工作及科學研究產生衝擊,因此「我們不樂見這樣的情況發生」。

他進一步說明,美國在聖嬰現象等氣候異常監測上扮演關鍵角色,其海洋觀測儀器遍布太平洋,為全球氣候分析提供基礎依據。若此類數據來源中斷,將導致觀測空缺,預報模型準確度也恐因資料不足而降低。

即便其他國家仍維持既有的監測量能,但缺少美方資料的補強,全球性預報仍將面臨可靠度下降的風險。尤其學術單位倚賴高品質的歷史與即時觀測數據,未來恐將因取得限制而陷入研究困境。

對於是否波及台美合作,呂國臣指出,政府層級的作業與科研合約應會持續進行,但對學術機構而言,將面臨資料取得困難、研究進度受阻等實際挑戰。

目前已有多個氣象國際組織對此計畫表達關切,中央氣象署亦持續掌握後續發展動態,並評估台灣可能受到的連鎖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