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與龍眼花期豐收,春季蜂蜜進入產季高峰。農業部苗栗農改場(22)日提醒,蜂蜜雖為天然糖類,營養價值高,但仍須控制攝取量,避免對健康造成反效果,尤其糖尿病、高血脂或肥胖患者更應審慎食用。
苗栗場表示,蜂蜜是蜜蜂將採集的花蜜經酵素轉化後釀成,含有葡萄糖與果糖兩種單醣,能迅速為人體補充能量。相較精製糖,蜂蜜額外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及天然抗氧化物質與抗菌成分,受到重視健康飲食族群青睞。
該場指出,蜂蜜的升糖指數(GI)雖略低於精製糖,但依然屬於高糖類,不宜過量使用。由於蜂蜜甜度濃郁,適量使用即可達到相同味覺效果,因此在烘焙、茶飲與日常餐食中,可部分取代精製糖,但切勿誤以為蜂蜜可無限制食用。
衛生福利部建議,成人每日添加糖攝取量應控制在25公克以內。苗栗場進一步指出,若以蜂蜜飲品替代手搖飲,建議以300至500毫升無糖茶飲搭配約25公克蜂蜜,既能保有風味又較為健康。但如攝取過量,仍可能導致血糖上升或體重增加。
此外,蜂蜜不適合所有族群食用。未滿1歲的嬰兒因腸道菌叢尚未穩定,食用蜂蜜恐有肉毒桿菌中毒風險。對花粉過敏者則須注意蜂蜜中可能殘留的過敏原,食用前應諮詢專業建議。
苗栗場呼籲,選購蜂蜜應挑選國產並具有產銷履歷驗證標章的產品,以確保品質來源可追溯。健康攝取蜂蜜應依照個人體質與醫師建議調整用量,避免「以糖養身」反變為健康隱憂。
蜂蜜作為天然甜味劑雖有其營養價值與風味特性,但真正的健康關鍵在於份量控制與整體飲食平衡。唯有聰明選擇、正確食用,才能讓甜味成為身體的加分項,而非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