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今(22)日於「世界地球日」接見「全國NGOs環境會議」代表,並在致詞時提及濁水溪揚塵的改善工程。據指出,這是賴清德極為重視的環境工程,在他2017年9月擔任行政院長後,就特別掛念此事,並於2018年1月親自前往濁水溪崙背堤防視察後,將此列為跨部會列管的專案。直到上週末,環境部報告,歷經6年整治,濁水溪揚塵件數大幅改善97%,裸露地減少77%、植被增加991公頃,徹底解決300年來的難題。

賴清德今上午接見環團時致詞表示,上週環境部發布了濁水溪揚塵治理的成效。長年以來,雲林海邊的鄉親因為揚塵問題,常說當地「吃飯要配沙」。他擔任行政院長時就注意到這問題,政府從2018年開始到2023年,以2期6年整治,投入水利、造林、防災應變等工作,讓濁水溪揚塵事件天數大幅改善92%。去年政府持續推動第3期行動方案。現在「吃飯配沙」這問題已經不存在了,我們解決了百年來嚴重的環境問題,展現韌性及調適成效。

在地人士指出,濁水溪顧名思義,就是含沙量極高的河川;在枯水季,廣大的河川地、猛烈的東北季風,讓揚塵成為困擾地方300多年的難題。早在清代郁永河就在《裨海紀遊》中提到「台灣雖沿海沙岸,實平壤沃土,但土性輕浮,風起揚塵蔽天…」。

據指出,賴清德擔任行政院長後接獲立委陳情,因此特別關注此議題,2018年1月20日親自前往濁水溪崙背堤防了解揚塵防治工作。他並當下承諾,行政院成立跨部會方案小組,務必解決這個百年問題,要中央、地方一起努力,一年一年來做,一年一年來改善。

黨政人士說明,其後歷經蘇貞昌、陳建仁、卓榮泰等行政院長任內,推動二期、6年的整治計畫,濁水溪揚塵問題獲得顯著改善;包括揚塵天數改善97%,裸露地減少77%、植被增加991公頃,讓沙洲變綠洲,空氣品質PM10更是降至原本的一半。其中濁水溪出海口南岸廣達2300公頃淤積地,在撒草籽等防治後,打造出22公頃大的「濁水溪出海口生態園區」,成為當地的候鳥樂園,也為地方帶來額外的觀光效益。

環保人士表示,賴清德有決心、有毅力,解決300年來的環保難題。更期待以此為契機,與環團一起面對台灣的所有環境議題,共同守護大家珍愛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