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於2025年4月結束巴黎訪問時表示,若俄羅斯與烏克蘭在數日內無法展現達成停火協議的明確跡象,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將放棄促成俄烏和談的努力。盧比歐強調,美國不會無止境地投入談判,並暗示美國有其他優先事項。此聲明引發國際社會對美國外交政策轉向的關注,特別是在台海地區,地緣政治的敏感性使得任何美國外交政策的調整都可能對區域安全產生深遠影響。本文將分析美國若終止俄烏和談,對台海安全的潛在影響,探討其在地緣政治、軍事、經濟及外交層面的效應,並評估台灣應如何應對。

一、美國終止俄烏和談的背景與動機
俄烏戰爭自2022年爆發以來,美國一直是烏克蘭的主要支持者,提供大量軍事與經濟援助。然而,川普政府上台後,其外交政策顯示出更強的「美國優先」傾向,強調減少對外軍事干預並聚焦國內議題。盧比歐的聲明反映了川普政府對俄烏衝突的耐心逐漸耗盡,特別是在談判進展緩慢的情況下。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川普政府已投入87天嘗試終結俄烏戰爭,但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拒絕全面休戰,使得談判陷入僵局。
美國終止和談的動機可能包括以下幾點:
國內政治壓力:川普政府面臨國內選民對長期外援的質疑,特別是在通脹高企與經濟挑戰的背景下。終止和談可將資源重新分配至國內優先事項。
地緣政治優先轉向:川普政府可能認為,與俄烏衝突相比,印太地區(特別是台海)對美國的戰略利益更為關鍵。盧比歐提及的「其他優先事項」可能指向應對中國的挑戰。
談判效率考量:俄羅斯的不妥協態度使美國認為繼續談判的回報遞減,促使其重新評估外交資源的分配。

二、美國終止俄烏和談對台海安全的直接影響
美國終止俄烏和談可能通過以下幾個層面影響台海安全:
1. 地緣政治聯動效應
俄烏戰爭與台海局勢在地緣政治上存在聯動性。中俄之間的「無上限」戰略夥伴關係使得俄羅斯的行動可能影響中國對台海的政策。若美國退出俄烏和談,可能被中俄解讀為美國在全球事務上的退縮,從而鼓勵中國在台海採取更強硬的立場。例如,俄羅斯智庫報告警告,2025年可能是中美關係的關鍵轉折點,台海局勢可能成為衝突導火線。若俄烏戰爭因美國退出和談而升級,中國可能認為美國無力同時應對多個地區衝突,從而在台海加大軍事壓力。
此外,美國終止和談可能削弱其在盟友中的領導力。歐洲盟友對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承諾高度依賴,若美國退出,盟友可能質疑美國在台海危機中的可靠性。這可能導致日本、韓國等印太盟友重新評估其對美軍事合作的信心,進而影響台海的聯合防禦能力。
2. 軍事資源重新分配
美國終止俄烏和談可能使其軍事資源從歐洲轉向印太地區,這對台海安全既有正面也有負面影響。從正面看,美國可能增加在台海的軍事部署,例如加速對台軍售或加強美菲「肩並肩」聯合軍演(2025年4月已計劃在台灣附近部署反艦飛彈)。 這可能增強台灣的防禦能力並對中國形成更大威懾。然而,從負面看,若俄烏戰爭因美國退出而惡化,俄羅斯可能加大對烏克蘭的攻勢,迫使美國間接維持對歐洲的軍事支持,從而分散其在印太的資源。
此外,中國可能利用俄烏戰爭的動盪,加速其軍事現代化並在台海進行更多挑釁性軍演。例如,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中國可能持續加強台海軍演以試探川普政府的底線。 這將增加台海的緊張局勢,特別是在美國軍事資源尚未完全轉向印太的情況下。
3. 經濟與供應鏈的間接影響
俄烏戰爭對全球能源與糧食供應鏈的影響已顯著推高通脹,美國終止和談可能進一步加劇這些問題。 對台灣而言,全球經濟動盪可能影響其半導體產業的出口,這是台灣經濟的命脈。同時,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例如對中國徵收高達145%的關稅)已加劇中美貿易緊張,若俄烏戰爭惡化導致能源價格飆升,可能進一步壓縮台灣的經濟空間,削弱其應對軍事威脅的能力。

三、美國終止俄烏和談對台海安全的長期影響
從長期來看,美國終止俄烏和談可能重塑全球地緣政治格局,對台海安全產生深遠影響:
1. 中俄聯盟的強化
若美國退出俄烏和談,俄羅斯可能進一步依賴中國的經濟與軍事支持,強化中俄聯盟。例如,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指控中國公民為俄軍作戰,顯示中俄在軍事領域的合作可能加深。 這種聯盟可能使中國在台海問題上獲得俄羅斯的戰略支持,例如在聯合國安理會阻撓對中國的制裁,或在北極等地區牽制美國的軍事力量。這將使台海局勢更複雜,增加台灣的戰略孤立感。
2. 美國對台政策的變數
川普政府的「交易型」外交風格可能影響其對台政策。川普曾公開批評台灣搶走美國就業崗位並要求台灣支付「保護費」,顯示其對台支持可能附帶條件。 若美國終止俄烏和談,川普可能將台海作為與中國談判的籌碼,例如通過減少對台軍售換取中國在貿易或朝鮮問題上的讓步。這種政策轉向將削弱台灣的防禦能力,增加中國武統的誘因。
3. 區域盟友的重新定位
美國退出俄烏和談可能促使日本、韓國及澳洲等盟友重新評估其安全策略。這些國家在台海問題上高度依賴美國的領導,若美國的承諾可信度下降,它們可能採取更謹慎的立場,甚至與中國尋求某種妥協。這將削弱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多邊聯盟,對台海的集體防禦形成挑戰。

四、台灣的應對策略
面對美國終止俄烏和談可能帶來的台海安全挑戰,台灣需採取以下策略:
強化自身防禦能力:台灣應加速軍事現代化,特別是提升不對稱作戰能力,如無人機與反艦飛彈的部署。同時,增加國防預算並改善後備軍人訓練,以應對潛在的軍事壓力。
深化與盟友的合作:台灣應加強與日本、澳洲及歐洲國家的非正式聯繫,彌補美國承諾可能出現的空隙。例如,與日本在情報共享與聯合軍演方面的合作可增強區域威懾力。
經濟多元化:為應對全球供應鏈動盪,台灣應加速經濟多元化,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並投資綠色能源以降低能源價格波動的影響。
外交靈活性:台灣需靈活應對川普政府的交易型外交,通過經濟合作或技術轉讓等方式強化與美國的戰略聯繫,確保其對台支持的持續性。

結論
美國終止俄烏和談可能對台海安全產生複雜的影響。短期內,它可能促使美國將軍事資源轉向印太地區,增強對台支持;但長期來看,若俄烏戰爭惡化或中俄聯盟強化,台海的緊張局勢可能加劇。川普政府的「美國優先」政策與交易型外交風格進一步增加了不確定性。台灣必須在強化自身防禦能力的同時,靈活應對國際局勢的變化,深化與盟友的合作,並確保經濟韌性,以有效應對潛在的台海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