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博物館今(21)日公告,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日前正式通過,並將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與美國馬里蘭大學共同發現的小行星命名為「陳澄波小行星661666號」,成為全球首顆以台灣現代美術先驅命名的小行星。
台灣博物館表示,陳澄波除了是台灣美術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更是第1位作品入選日本帝國美術展覽會的臺灣畫家。陳澄波藝術生涯中,先後成立「赤島社」、「台陽美術協會」等重要美術團體,對臺灣藝術文化的推動貢獻卓著。
台博館指出,陳澄波小行星於2007年8月6日,由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林啟生及美國馬里蘭大學博士葉泉志兩人共同發現。由於小行星是唯一可以由發現者命名的物體,故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葉永烜提議將該行星命名為「陳澄波」,並在今年1月獲得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命名許可,希望透過行星命名權,表彰對台灣有深遠貢獻的個人或團體。
此外,台博館說明,陳澄波小行星直徑約2.2公里,軌道週期為4.63年,欲估今年6月時最接近台灣,對陳澄波小行星有興趣的朋友,可在6月時透過天文望遠鏡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