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國集團(G7)外長與歐盟高級代表於 6 日發表聯合聲明,針對中國人民解放軍近日在台灣周邊展開的軍事演訓表達關切,批評中方行動具「挑釁性質」,並重申反對任何片面改變台海現狀的企圖。聲明指出,中國 1 日於台島周邊進行大規模聯合軍演,被認為是對區域和平穩定的威脅。

G7 外長與歐盟代表共同強調,維護台海和平與穩定至關重要,並呼籲各方透過和平方式解決分歧,避免升高緊張局勢。過去台海的主要行為者為;中國、美國、日本、台灣,這次 G7 和歐盟罕見針對台海議題發表聲明顯示台灣問題已經被世界重視,台海問題不再是區域穩定的層次,已經是世界經濟、秩序穩定和平發展的關鍵,近年來越來越多行為者就台海問題發表聲明,中國媒體更是怒控這是美、中之外台海第三勢力的崛起。

中國2025國防支出約1兆7846.65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7.7兆元),擴軍威脅周邊國家。圖為解放軍雙航母戰鬥群。 圖 : 翻攝自獨聞

2022 年佩洛西訪台後,解放軍於台海周邊多次舉行大規模實彈軍演,模擬封鎖台島的軍事場景。目前,中國擁有 3 艘航母、配備先進的 055 型驅逐艦與歼-20 戰機,軍力逐漸具備遠洋戰略與空海聯合作戰能力。但是,台灣也在國際的幫助下積極的往不對稱作戰發展國防,台海議題國際化儼然已是事實,中國的部署要面對的是更複雜的國際情勢和更大的國際譴責壓力。

中國媒體也逐漸察覺到除了美日外,印度與歐盟也在台海議題中扮演愈發積極的角色。印度在 2024 年總統大選後莫迪第三次出任總理,賴清德總統第一時間發文恭賀,莫迪也在當天稍後發文感謝賴清德,雙方的互動引發關注,當然也引來中國外交部的批評。印度和台灣的貿易額在 2016 年就超過 50 億美元,印度對台海問題的介入也是中印衝突的延伸。

印度維克拉瑪蒂亞號與維克蘭特號,以雙航母戰鬥群的模式,參與「米蘭 2024」多國海軍演習。 圖 : 翻攝自疏密院十號

歐盟方面,則從 2021 年起提出強化與台關係的政治報告,並允許立陶宛設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引發中國的經濟反制。儘管如此,歐盟持續將台灣納入其「印太戰略」框架。這些舉措反映出全球多邊勢力正逐步介入台海議題,使得台灣不再是被國際孤立的一方。隨著第三方勢力在台海問題上的存在感日益加重,未來中國在軍事、外交與經濟層面如何回應,將直接牽動地區安全局勢。

解放軍發布的軍演海報。   圖:翻攝自東部戰區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