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印度大使徐飛洪近日接受《印度時報》書面專訪,談及中印關係現狀、邊境爭議、人文與媒體交流等敏感議題,展現中方有意穩住雙邊局勢、推動關係「重啟再出發」的立場。此舉被外界視為北京釋出改善關係訊號的動作,然而在長達五年的邊境對峙之後,中印關係是否真能修補,仍是未解難題。

專訪中,徐飛洪不諱言指出,中印當前面臨「信任赤字」與「認知赤字」,而這正是兩國關係難以全面恢復的核心問題。他強調,雖然雙方已恢復特別代表、軍長級會談等邊境磋商機制,且今年以來中方對印簽證核發數已超過 8.5 萬份,仍難掩中印交流大幅減少、媒體互派中斷、人文互動不足的困境。

徐飛洪在表現善意的同時也不忘向印度對中資不友善的不滿,他鼓勵印度企業多參加中國的進口博覽會,積極開拓中國市場,更強調印度政府應該給中資企業一個公平、透明、不歧視的營商環境。

富士康位於印度廠泰米爾納德邦的iPhone工廠。中國被控曾禁止機器與人員向印度輸出,以免助長印度的工業成場。 圖 : 翻攝自芯智訊

徐也著重的邀請印度總理莫迪訪中,但是印度至截稿日未正面給出回應,中方在和川普政府徹底翻臉後積極向鄰國示好,這次徐飛洪的書面專方是中國向印度放軟的第一步,但是雙方衝突的核心依然被擱置,中國對印度的抗議依然強硬,只是改以和善的語言表示。

印度很關心的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問題,徐飛洪也特別說明,這些工程只是用來發電,並不會消耗水量,也不會影響下游的生態環境和用水,這也是中國從側面表示沒有暫緩水電開發問題的計畫。

針對邊界議題,徐重申中方一貫主張,邊境問題不應定義雙邊關係。他指出,雙方領導人曾在會晤中達成重要共識,即「互為發展機遇、非威脅」,並強調應透過現有機制加強邊境管控,防止爭端升級為衝突。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徐飛洪在專訪中一再呼籲「相向而行」,強調中方並未限制出口設備或阻撓人員赴印,反而是中資企業在印遭遇不友善對待,中國媒體也受限於印度簽證限制,難以提供第一手報導。

中印邊界態勢緊張,雙方軍隊沿著河谷部署。(資料照片) 圖 : 翻攝自環球網

他批評印度媒體過度依賴「第三方濾鏡」,導致中國形象被扭曲。邊境問題仍舊沒有被提上議程,徐只是表明雙方有勾同的渠道,但是中國更想著墨在反對川普的關稅政策,中國意在組建反美聯盟,只願意在經濟上談合作而不願意就印度關注的地緣政治議題深入談話。

徐飛洪試圖以區域與全球大局視角包裝中印關係的重要性。他表示,面對美國「霸凌式」關稅政策,中印作為兩個發展中大國,有責任共同反對單邊主義與保護主義,為不穩定的世界帶來穩定性。然而從印度近年的戰略走向觀察,其對中政策日益謹慎甚至強硬,雙方若無實質讓步與制度創新,重建信任將非朝夕之功。

徐飛洪 2024 年 5月 10 日被任命為中國駐印度大使,在此之前這個位置空缺長達 18 個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