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網》報導指出,一位 X 用戶「リジュン」(Morijun)在港口參觀的時候,拍到日本海上自衛隊飛鳥號」試驗艦上(ASE-6102)安裝了一個新型的電磁軌道砲(Electromagnetic Railgun ,EMRG),引發討論。

一位以軍事專家自稱的網友在《騰訊網》上說,日本自 2016 年正式投入資金,並由防衛省主導進行電磁投射加速技術的基礎研究。雖投入了大量資金,卻因技術有限,導致平行金屬導軌的發射壽命太低,無法滿足作戰的需求。

對此,日本向美國提出在此項目上合作,雙方一拍即合。2023 年,在美國的技術支持下,日本完成首次海上電磁軌道砲的實射試驗。當年年底,日本釋出一段宣傳片,疑似以中國052D 驅逐艦作為假想敵,並且砲彈射穿艦體。未來,日本將會以縮小體積作為主要目標。

隨著導彈的發展迅速,大口徑電磁砲的射程、精準度和殺傷力已經無法在海戰上發揮大作用。 圖: 翻攝自中國搜狐新聞網軍事評論「朋磊在努力」

相對日本,中國研發電磁軌道砲的時間較早,但也因為技術有限,導致前期研發進展緩慢。直至 2023 年,中國才在試驗上取得了重大進展,砲彈力道強勁。

然而,高速的砲彈會對平行金屬導軌等造成嚴重的磨損及燒蝕,嚴重影響其使用壽命和作戰效率。此外,因能源問題無法被有效解決,影響電磁砲的機動性,使其不利於實戰。直至今日,電磁軌道砲的發展仍受到種種限制。

中國的電磁砲。   圖 : 翻攝自騰訊網

日本電磁砲EMRG。   圖 : 翻攝自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