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戰本周達到高峰,在美國總統宣佈對中國關稅累加到 145% 之後,中國也宣佈對美關稅加徵到 125%,而中美貿易脫鉤的議題,也甚囂塵上。

在昨 ( 14 ) 日的中國商務部記者會上,當被問到此議題時,北京方面表示,中、美兩國貿易是互利共贏,中國不接受單方面的貿易霸淩。

而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報導,中美貿易戰升級影響中國對美國農產品採購,中國大豆商本周轉而大量購買巴西大豆。

據《彭博社》報導,中國進口商在上周前半段從巴西採購了至少 40 艘貨船的大豆。知情人士稱,這些買家趁巴西大豆價格近期回落之際迅速下單採購。在大豆進口領域中,中國早已構建起多元供應鏈,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國家的大豆源源不斷輸入,美國不再是唯一的選擇。

美國大豆。 圖 : 達志影像/美聯社

這一動作清晰傳遞信號:中國在系統性地補齊大豆不足之後,已經不會因單一國家的政策鉗制而陷入被動。

長期以來,大豆供給一直是中國糧食安全中最脆弱的缺陷,中國大豆進口數量與日俱增,逐漸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買家。

2024 年,中國消耗約 1.17 億噸大豆,其中約 90% 依賴進口。

2015—2017 年,中國分別從美國進口大豆 2,841 萬噸、3,366萬噸、3,285萬噸,占中國大豆進口總量的比例分別為35%、40% 和 34%,在數量上達到了頂峰。

中國逐年大豆進口數量。 圖 : 翻攝自騰訊網

為了避免受到美國大豆市場的控制,中國的破局之路,核心在於兩個策略:擴大本土種植、重構海外來源。

2022年,中共中央一號檔案將「大豆擴種計畫」上升為戰略高度,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資料,2023 年,大豆種植面積達到 1.57 億畝,同比增長 1.95%,是 1958 年以來最高水準。其中,高油高產大豆面積達到 2,000 多萬畝,同比增加 500 萬畝左右。

此外,中國則著力開發更多大豆賣家,尤其是物產豐富、農業基礎較好的南美國家。

中國逐步減少美豆進口。自 2020 年開始,世界第一大豆生產國巴西,逐漸成為這場中國大豆供應重構的最大贏家。相比美國大豆,巴西豆價格更低(到岸價較美豆低 5%)。

中國大豆的進口來源國。 圖 : 翻攝自騰訊網

今年中、美互加徵關稅之後,巴西總統盧拉很快決定要在 5 月份訪問北京,顯示出了在商貿往來上的極大誠意。

如今,大豆依然是美國對華出口規模最大的農產品,價值超 800 億元人民幣。而種植這些大豆的美國農業州,基本上共和黨的選民佔了大部分,中國利用大豆對美國貿易脫鉤開了第一槍,將使得川普所領導的共和黨流失不少選票,這對共和黨的期中選舉將產生相當不利的影響。

台灣更需要有危機意識來面對美中貿易戰開打如火如荼進行時,台海安全問題會不會成為他們兩大國所刻意波及引爆的新一輪政治戰火?這不是台灣選舉的政黨競爭問題,而是台灣生存與福祉的「命運共同體」問題,是該審慎因應、早思預防了!   圖:翻攝自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