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衝突再度升溫,川普重出江湖,關稅猛然飆升至125%,直指中國「缺乏尊重」;北京則以強硬語調回應,誓言反制。這場對峙早已超越經貿爭端的範疇,演變為政治話語權與體制競爭的延長賽。在這場棋局中,習近平該如何自處?若要為情勢降溫,按照過往慣例,他勢必得再借一顆「人頭」一用,為動盪局勢止血,也為自己的權威續命。
習式清洗法:一窄二棄的用人邏輯
回顧習近平的用人哲學,向來是「親疏分明,出事即棄」。他的人事布局可以概括為「一窄二棄」:
1. 一窄:只任用與其有地緣或舊部背景的人,如福建、浙江、陝西系統;
2. 二棄:一旦風險臨身,即便是心腹也立刻切割。無論是遭遇貪腐檢舉,還是為政策失誤背鍋,皆可成為替罪羔羊。
尤其自二十大以來,接連出事的,幾乎都是習近平一手提拔之人。前有秦剛、李尚福的神秘落馬,後有苗華出事,何衛東神隱出事;而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前副總理劉鶴。
劉鶴曾是中美貿易協議的關鍵推手,談判表面上取得成果,然而協議最終落空,造成中美關係惡化,劉旋即被邊緣化、二十大退場,如今其子劉天然亦遭調查,可謂「一人失勢,全家受難」。
如今風聲再起,美方強硬施壓,國內經濟壓力山雨欲來。習近平若要穩住大局,再借一顆人頭,幾乎是板上釘釘的選項。那麼,這一次,會輪到誰?
潛在「替罪羊」名單
1. 何立峰
要為美中貿易戰負責的人頭,第一順位自然是何立峰。現任國務院副總理,主管經濟,接替劉鶴,身兼中歐經貿高層對話、中美經貿磋商、中法高級別經濟財金對話中方牽頭人,直接負責中美經貿爭端的應對。雖然出身福建系,與習關係密切,但前有劉鶴覆轍,何立峰作風更加謹慎、保守,卻始終難以拿出實質成果來穩住經濟與外部關係。他極可能成為下一位「被習近平借用人頭」的高官。
2. 王文濤
現任商務部長,是中美經貿談判的門面人物。雖官階不及副總理,卻處在對美溝通第一線,並常以鷹派語調對美放話。若談判再次破裂,他極可能被推上火線,成為首位承擔責任者。王文濤雖有上海工作背景,但與習無明確交集,缺乏強力靠山,成為替罪羔羊的機率甚高;而他的去留,對整體體制穩定性衝擊不大,正是「理想的犧牲者」。
習近平的真正盤算
「借人頭一用」從來不是單純的責任轉嫁,而是一場高度政治化的信號操作。對內,宣示「執政無誤,責任在下屬」;對外,釋出「中方已有調整,仍願對話」的善意姿態。這正是習近平一貫的「鬆中帶硬」策略——表面柔軟讓步,實則牢牢掌控。
一名官員的異動,往往是更大政策轉向的前奏,如李干傑與石泰峰職務互調。這類操作本質上是一場象徵性「放血」,藉以換取政權穩定與外交空間。
結語:誰的頭能止血?
中國當前的政治生態,早已脫離「政績換地位」的邏輯,轉而奉行「忠誠換生存」的權力法則。在美中角力升級、國內經濟壓力加劇的雙重夾擊下,習近平最關心的,不是誰對誰錯,而是怎麼維持「金字塔頂端」的穩定。
這一次,是何立峰?王文濤?還是另一位「技術性失誤」的替身?這場戲,不只是高層權鬥的縮影,更可能成為觀察美中貿易博弈走向的轉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