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打擊葉門胡塞武裝並對伊朗形成戰略威懾,美國近日自全球調派精銳部隊前往中東地區,展開大規模軍事部署。這場行動展現出美軍的「三強三弱」特性,既有驚人的機動與打擊能力,也暴露出疲態與地面戰畏懼等深層問題。
美軍的第一項優勢是快速反應力。 3 月 29 日,美軍一支由 12 架 A-10 攻擊機及 300 多名官兵組成的中隊,自本土飛抵中東—印度洋戰區,僅用不到五天便完成部署並轉入戰勤狀態,展示出卓越的跨洲機動與作戰準備能力。
其次是全球基地網路支撐戰力投射。從德國拉姆施泰因基地到印度洋迭戈加西亞島,海外基地扮演運輸、情報與前沿堡壘等多重角色。例如 4 月 5 日,美軍 C-5M 運輸機自拉姆施泰因起飛,僅 16 小時即將一套「薩德」反導系統送達以色列南部,展現後勤速度與整合力。

第三是美軍的海空打擊能力強大。目前部署於中東地區的戰力包括 B-2 轟炸機、 F-35 戰機、 A-10 攻擊機、「卡爾·文森」號航母打擊群等,預計將形成至少 2 艘航母、 6 艘驅逐艦與超過 200 架軍機的集群,可展開大規模空襲與導彈打擊。
但在強勢背後,美軍也暴露出「三弱」問題。首先是人裝疲乏、兵力吃緊。由於全球調派任務頻繁,武器系統和部隊如同疲於奔命。以正在前線作戰的「杜魯門」號航母為例,已與胡塞鏖戰逾百日,不僅曾遭誤擊失去一架艦載機,甚至在返港休整途中與商船相撞。儘管狀況頻傳,美軍高層仍要求延長部署。

其次是美軍對地面作戰避之唯恐不及。受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陰影影響,美軍至今不敢輕啟大規模陸戰。根據布朗大學研究,兩場戰爭導致美軍及承包商傷亡超 11 萬人、花費逾 4 兆美元,且約 30 萬退役軍人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每年醫療支出高達數十億美元。
最後,美軍也發現難以壓制本地游擊勢力。胡塞武裝雖遭美方高強度打擊,但實際戰力與存活能力頑強,屢屢從空襲與導彈攻擊中重整旗鼓。中東專家指出,胡塞與塔利班相似,具高度抗壓與游擊經驗,光靠海空打擊難以摧毀其核心組織。

根據印太觀察中心發布的衛星影像,美軍至少已派遣 6 架 B-2 「幽靈」隱形戰略轟炸機抵達印度洋的「迭戈加西亞島」空軍基地。 翻攝自 X 極光

中國透過提供武器給葉門胡塞組織,換取船隻安全通過紅海。 圖 : 達志影像/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