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日本防衛省於 3 月 24 日正式成立與駐日美軍配合的常設機構「統合作戰司令部」,統一指揮陸海空日本自衛隊外,日本《產經新聞》6 日又爆料稱,去年 2 月的日美「利刃2024」聯合演習中,還首次以「爆發台海衝突」為背景,演練在「統合作戰司令部」司令指揮下「與中國解放軍交戰」。

日媒報導稱,日本自衛隊與美國軍方在去年 2 月舉行的「利刃2024」聯合指揮所演習中,以「台海衝突爆發」為背景展開電腦兵推。6日公佈的該演習大綱顯示,「日美對解放軍軍艦發動導彈攻擊」。

《產經新聞》稱,這次演習是日本有意測試在遇到「存立危機事態」時,如何行使集體自衛權。「存立危機事態」,是日本在 2015 年通過安全保障法時新增的規定,即在日本沒有遭受到直接攻擊,而是在美國等盟友遭受武力攻擊時,日本政府也可以判斷是否符合「威脅到國家存立」、「國民生命與自由被顛覆」,若是滿足一定條件,就能行使部分集體自衛權。

中國2025國防支出約1兆7846.65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7.7兆元),擴軍威脅周邊國家。圖為解放軍雙航母戰鬥群。 圖 : 翻攝自獨聞

《產經新聞》稱,該演習中「台灣有事」被認為是「威脅日本生存,日本基於集體自衛權使用武力的條件得以確立」。隨即美軍要求「對通過台灣海峽的解放軍登陸艦隊發動攻擊」,「日方接受了請求,出動航空自衛隊戰鬥機,發射空對艦導彈襲擊了解放軍運輸船」。

報導還提到,當時自衛隊內部有意見認為,比起通過台灣海峽的解放軍登陸艦隊,應該優先攻擊解放軍航母。但演習評估認為,解放軍現役航母的威脅程度較低,因此未列為優先攻擊目標。

之所以一年多以前的「利刃2024」聯合演習細節現在又被翻出來,就是因為該演習此前曾引起軒然大波。

《產經新聞》提到「演習中航空自衛隊模擬向解放軍登陸艦隊發射反艦導彈」,實際上日本航空自衛隊的主力美制 F-15J 戰鬥機被閹割了對地、對海精確打擊能力,因此多年來只能靠國產 F-2 戰鬥機執行反艦作戰,配備的也是日本自行研製的 ASM-2 和 ASM-3 反艦導彈。但近年美國宣佈批准對日本的 F-15J 戰鬥機的全面升級,並允許出售先進的遠端武器。

艦載戰斧導彈 ( Block Va ) 發射。 圖:擷自X帳號@ClearanceJobs

此外,美國還批准向日本提供 400 枚「戰斧」巡航導彈,同時為日本研製的高超音速導彈提供測試場,美國這些舉動都將大幅加強日本的進攻能力。

日本航空自衛隊 4 日還宣佈,中部航空方面隊第 6 航空團旗下第 303 飛行隊近日接裝了首批 3 架美制 F-35A 隱形戰鬥機,這也是日本航空自衛隊第三支開始換裝這種先進隱形戰鬥機的部隊。目前日本已訂購 147 架 F-35 戰鬥機,包括 105 架 F-35A 和 42 架 F-35B。

美軍與日軍在利刃2024聯合軍演的兵推現場。   圖 : 翻攝自騰訊網

美軍海軍陸戰隊 F-35B 戰機。   圖:翻攝自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