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潮已進入第二階段連署,反共護台志工聯盟日前也宣告胖卡宣傳車啟動,象徵深入基層地面站開始。民進黨立委林俊憲今(2)日有感認為,大罷免,會是台灣民主史上的一個關鍵節點,經歷這一仗,「藍綠」之分已經過時,未來檢驗政治人物的優先標準,在於你願不願意守護這個國家?
「往後台灣政壇,再無「藍綠」之分,只有『反共』、『親共』之分」林俊憲回顧,1998年我第一次當選台南市議員時,當時議會席次分佈是這樣的:民進黨10席、國民黨19席、無黨籍12席。民進黨是絕對少數,無黨籍又大多與國民黨合作,議會由國民黨主導,當年各縣市狀況都非常類似。
他接著說,民進黨在台南能站穩,靠的是一步步努力翻轉。所以他印象非常清楚,在90年代,根本沒有「藍綠」一說,畢竟當時民進黨還不是一股足以抗衡國民黨的力量。藍綠之分,其實是2000年國民黨首次失去政權後才出現。國民黨因分裂而輸掉總統大選,為了重返執政,他們創造出「泛藍」一詞,將國民黨、親民黨、新黨涵蓋在一面大旗下,合作參加2004年大選。
林俊憲提及,與「泛藍」相對才產生「泛綠」,所謂藍綠概念,從頭到尾就是國民黨自身分裂時空背景下的產物。但最近可以看到,無數過去被歸類在國民黨支持者的族群站出來,支持罷免當今的國民黨立委,因為國民黨早已背叛這群人,轉身投向他們過去口中「匪諜」的懷抱。
林俊憲指出,他們過去不一定支持民進黨,但一定支持維護中華民國的主權尊嚴。「藍」已不能代表他們,「綠」還需要爭取他們的認可,這樣的族群,已逐漸匯聚成一股龐大力量,不容小覷。
他也認為,大罷免,會是台灣民主史上的一個關鍵節點,經歷這一仗,「藍綠」之分已經過時,未來檢驗政治人物的優先標準,在於你願不願意守護這個國家?
林俊憲舉例,當年我首次選市議員時,還沒有圓形黨徽,文宣印的是民進黨黨旗。黨旗的其中一個寓意:十字路口上的台灣,要帶領台灣選擇方向。他強調,現在,我們又來到了一個十字路口,「反共」還是「親共」?這是所有政治人物都有義務回答台灣人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