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台股受多重因素影響,表現不如去年,尤其加權指數近日正式跌破年線,有轉入長空之虞。清明長假後能否回穩甚至反彈?專家提供 5個止跌條件供投資人參考。
加權指數在 2 月 21 日來到 23,732點之後,開始出現急遽的修正。數日後,五日線與十日線出現死亡交叉,短線空頭確立;到了 3 月 12 日,則是二十日線和六十日線出現死亡交叉,中期空頭確立。雖然 3 月 11 日至 27 日曾出現為期 13天的盤整,勉強在年線附近震盪,但 3 月 28 日又出現跳空缺口跌破,年線也正式失守。
目前這波跌勢又急又猛,貌似十分突然,但其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技術面早有端倪,可以分別從長期和中期做觀察。
由長期的角度觀察,如果將時間拉長至去年 7 月 11 日,當時高點是 24,416點,之後出現一波修正,8 月 6 日開始反彈,而從那時開始,其實台股就沒有再創過新高,轉為大箱型整理格局。
從中期做觀察,去年 10 月 18 日高點 23,713點;至今年 1 月 7 日高點 23,943點,這個區間內雖然指數曾小創新高,卻出現多個指標的高檔背離現象。所謂「指標高檔背離」,就是股價或指數創新高,但對應的指標卻沒有跟上創高。而出現高檔背離的包含KD、價量關係、MACD(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指標)、OBV(能量潮指標)等。背離,正是高檔多頭力竭的領先指標。
櫃買指數更能反映台股內涵
再者,去年 9月 底至今年 3 月初的箱型整理區間中,基本上以二萬三千點為中軸,上下約八百點的震盪整理,只是整理過程中走勢穩定。但進入 2 月後,多數條件幾乎都往空方發展,包含國際股市、櫃買指數、指標個股、新台幣走勢、綜合籌碼、類股結構等。
首先是國際股市。進入3月之後,多數市場開始轉弱,歐股多數開始出現頭部雛型,而且二十日線已經下彎;美股四大指數陸續出現長天期頭部現象。
多數亞股也持續偏弱,港股雖然短線表現不錯,但也只是曇花一現,原先最強勢的日本股市也出現第一層頭部,投資人應慎防出現第二層頭部。
其次,單看加權指數並無法完全表徵台股,因為原先由台積電撐住指數,當台積電走弱之後,轉由金融和傳產撐盤。相對的,櫃買指數的表現反而更能反映台股內涵。
(本文獲今周刊授權轉載,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476期)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00878破21.8元、00919測23元…高息ETF克服恐懼放膽買?1理由給答案:下半年看好戲
現在賣掉鴻海(2317)、廣達(2382)就變韭菜了?1理由,美股台股4月高機率聯手大漲...老手點出「長線甜甜價」

圖:今周刊 提供

圖:今周刊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