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8日晚間發生反服貿學生攻佔立法院議場,時任總統馬英九後來曾發動院際協調權,要找立法院長王金平,但遭到王金平拒絕。後來,王金平說,馬英九若私下找他,他會去,但他用院際協調,「我認為有所不妥,才沒有去參加」。馬英九後來則在新書裡寫,他請曾永權詢問王,王則以「立法院原也不容外力干預」回應。
318當晚百餘名學生為了抗議服貿協議委員會僅以「半分鐘」就完成審查,攻佔立法院議場。根據王金平後來書中回憶,當晚,他接到時任行政院長江宜樺來電,說警政署準備強力驅離占領議場的學生。對行政院決定,王表達尊重,但也提醒,必須要以保護學生安全為第一優先。
不過,經過警方3波的驅離未果後,王金平認為,應先看情勢如何發展,別再進一步驅離,因此,便透過幕僚向警方表達,先保持現場。
3月21日,馬英九發動憲法第44條院際協調權,召集行政立法院際會議。但只有行政院長江宜樺與會。當時總統府發言人李佳霏表示,對於學生進入立法院議場抗爭所引發的爭議,王金平上午與馬英九通話,王院長認為,這次是朝野黨團對於議案審查的爭議而起,因此立院正尋求各黨團獲得解決問題的共識。總統同意王院長的看法,雙方已決定將今天上午的會商,延後辦理。
馬英九在《八年執政回憶錄》書中回憶,3月20日晚間,他找來副總統吳敦義、江宜樺商議,吳敦義提議,應動用憲法第44條的「院際爭執調解權」,由總統請立法院長、行政院長商量讓學生退場,江宜樺也表達贊成。
馬英九隨後致電王,邀請隔天上午入府,王當場應允,但未料,隔天王未現身,代人送來一封信,表明此次爭議是屬朝野黨團審查議案,與憲法第44條的爭議不同,立法院屬合議制,應由各黨團協商解決。信末,王還以「總統體察時局,傾聽民意」作結。
馬英九說,王金平未依約定前來,他心中一沉,請國民黨秘書長曾永權詢問王信中的真正含義,王以「立法院原也不容外力干預」回應,顯然對於占領立法院事件有自己想法,吳敦義、江宜樺也為此憂心忡忡,認為王想搶回主導權,最後他只能「尊重國會」。
但王金平後來在學生退場時則對此表示,不出席院際協商,是因為他認為有所不妥;但如果馬英九私下邀他見面,共商解決之道,他一定會盡快赴約。
至於柯建銘日前對外說明反服貿群眾占領議場期間,與王金平溝通協調的過程,有「黨政人士」放話批評王金平拒絕參加馬英九召開的院際協商,卻私會柯建銘。對此,王金平先反問「什麼叫做私會呢?」他表示,在那段期間,自己私底下會見各政黨人士超過10次之多,公開行程中也舉行6次朝野協商,任何政黨人士要去見他,他都會接見,因為有接觸才會知道別人的意見。
王金平指出,馬英九總統若是私下邀他見面,共商群眾占領議場的解決之道,他也一定會盡快赴約。但是,對於院際協商,王金平認為,馬英九是用憲法條文第44條要求,「所以我認為有所不妥,才沒有去參加。」如果「私底下他(總統)要我見面共商解決之道,一定趕快去晉見,這有所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