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各家媒體報導,美國貿易代表提名人賈米森·格里爾(Jamieson Greer)於 6 日參加參議院提名確認聽證會時表示,他將推動更強硬的貿易政策,包括重新評估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定的執行情況,以及考慮調整美國對中國的永久正常貿易關係(PNTR)地位。
格里爾強調,他將審查美國貿易政策,以確保美國生產商能夠獲得公平的市場准入。他還提到,將關注小包裹進口問題,並可能調整相關政策,以防止企業利用「最低限度」免稅門檻來規避關稅。他表示,貿易保護措施有助於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並強調「公平互惠」的重要性。
作為前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的長期支持者,格里爾可能在未來貿易政策中延續川普政府的方向,包括對主要貿易夥伴施加關稅壓力。他認為,美國有必要「重組」國際貿易體系,以更好地維護自身利益,並質疑世界貿易組織(WTO)對美國政策的影響力。
在美國對部分中國進口商品加徵 10% 關稅後,中國迅速作出回應,包括對部分美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將兩家美企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對鎢、碲等戰略物資實施出口管制,以及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訴訟。此外,中國還對 Google 啟動反壟斷調查,並據報導重新評估對輝達(Nvidia)和英特爾(Intel)的監管措施。
多家國際媒體指出,中國的反制行動相對克制,可能是希望為雙方未來談判保留空間。然而,一些專家認為,事態發展將取決於美方的進一步行動。若美國加大對中國的貿易施壓,雙方可能陷入更嚴重的貿易對峙,影響全球供應鏈與市場穩定。
美國國內對加徵關稅政策的意見不一。部分經濟學家警告,關稅政策可能推高美國消費者的價格,影響農民和小企業的出口機會。此外,一些參議員表達對潛在經濟衝擊的憂慮,特別是對依賴國際市場的產業,如農業與旅遊業。
內華達州參議員凱瑟琳·科爾特斯·馬斯托(Catherine Cortez Masto)表示,關稅政策可能影響該州的旅遊業與就業機會,而俄勒岡州參議員羅恩·懷登(Ron Wyden)則批評,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可能對美國企業造成損失,並增加通脹壓力。
中國已就美國加徵關稅的措施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儘管目前世貿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受到美國的阻撓,導致上訴機構停擺,但專家認為,通過世貿組織進行法律反擊仍具重要意義,至少可以向國際社會揭示相關貿易政策的影響。
中國除了徵收關稅和對進口採取限制措施外,還對谷歌展開了反壟斷調查。 圖: 取自谷歌官網
美國國內對加徵關稅政策的意見不一。部分經濟學家警告,關稅政策可能推高美國消費者的價格,影響農民和小企業的出口機會。 圖 : 翻攝自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