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路透社》 5 日報導,2 名知情人士消息與一份政府檔案指出,印度指控韓國汽車製造商起亞 ( Kia ) 因錯誤申報進口零部件,涉嫌逃稅 1.55 億美元 ( 約合台幣 50.8 億 ),但起亞否認存在不當行為。報導稱,這是外國汽車製造商與印度在關稅問題上的又一糾紛。

印度稅務官員去年 4 月向起亞印度分公司發出了一份保密通知,指控其逃稅 135 億盧比。

指控的核心是起亞在進口其 Carnival 小型客車組裝用零部件時申報不實。起亞印度公司對此指控做出回應,表示已經提供詳細的證據和檔案來支援其立場,並且仍在與印度方面合作處理此事。

此次報導的爭議與此前德國大眾汽車因涉嫌逃稅而起的爭議相似。據《路透社》2 日報導,大眾汽車近日向印度政府提起訴訟,要求撤銷一項高達 14 億美元的徵稅要求。據介紹,2023 年 9 月,印度政府向大眾開出 14 億美元的稅款通知,指控大眾利用拆分進口策略,將部分大眾、斯柯達和奧迪汽車拆解為多個零部件,以此避開更高的整車關稅。

大眾印度公司在訴訟中稱,公司早在 2011 年就已向印度政府通報了其「逐件進口」模式,當時政府曾作出過支持性澄清。因此,這一稅單完全違背了政府此前的立場,損害了外國投資者對印度市場的信任。大眾在起訴書中表示,這一稅款要求不僅不合理,還與印度現行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稅政策相矛盾。

大眾印度子公司,斯柯達汽車大眾印度向孟買高等法院提交的法律檔中稱,這場稅務爭端直接威脅到公司在印度 15 億美元的投資,並可能影響外國投資者對印度市場的信心。

Kia汽車主打小型運動型多功能汽車(SUV),積極開拓13億人口的印度市場。 圖 : 翻攝自[email protected]

不過,印度政府認為這些跨國車企用分拆汽車零配件方式替代整車進口,分批運輸,以規避更高的關稅,是一種刻意逃避稅收的手段。

印度間接稅負責人桑傑·庫馬爾·阿加瓦爾告訴《路透社》,法律是明確的,但一些汽車製造商無視法律,不支付適用的完全拆散狀態進口關稅。

據《路透社》報導,印度對外資企業的高關稅和冗長法律糾紛一直飽受詬病。此前,美國特斯拉曾公開抱怨印度對進口電動車徵收過高的關稅,影響其市場進入計畫。

大眾在訴訟中表示,這一稅單嚴重損害了印度政府宣稱的「外資友好型商業環境」,對外國投資者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路透社》報導稱,印度的汽車稅在全球範圍內名列前茅。在印度的外國公司長期面臨高關稅和調查的麻煩。

德國大眾想搶占3%印度汽車市占率,以提升品牌知名度。   圖 : 翻攝自m.cn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