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罕見地由三大金融監管部門主管同台召開記者會,對外釋放了一系列旨在刺激經濟的政策信號。這些措施包括:一是人民銀行調降存準率0.5%,釋放約1兆人民幣的長期流動性資金;二是允許金融保險業以質押資產作為擔保,從央行再融資並投入股市;三是下調房貸利率,將首購及再購房的首付比例統一至15%。這些政策表面上是為了解決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特別是緩解金融和房地產市場的困境。

短期「保5%」目標背後的考量

首先,這一系列政策的核心目標,是為了在即將到來的「十一國慶」之前穩住經濟增長,確保年度GDP增長能達到5%的政治目標。央行行長潘功勝指出,降低房貸利率的政策將使5000萬戶家庭、約1.2億人受益,每年減少約1500億元的利息支出。但這也意味著銀行將面臨同等數額的利息收入減少,顯示了此次「放水」政策的另一層意涵:它更多的是緩解金融機構的壓力,而非真正的經濟刺激。

大同電鍋式經濟的隱喻

中國當前的經濟狀況可比喻為台灣的「大同電鍋」。在這個比喻中,內鍋代表實體經濟活動,如消費、投資與生產,外鍋則是資金供應與貨幣政策等加熱機制。目前的問題在於,中國經濟正處於資產泡沫化的下行階段,而官方不斷向經濟「加水」(即釋放流動性資金),試圖通過金融手段來支撐經濟,但資金主要滯留在銀行和國企之間,未能有效滲透到市場,導致了流動性陷阱。

這一現象表明,中國正面臨通縮壓力,而不是通脹問題。流動資金無法推動內鍋中的經濟活動復甦,僅在外鍋中循環。這導致經濟運行如同大同電鍋,外鍋加水再多,內鍋的實體經濟卻仍然難以「煮熟」。

房地產的根本問題:「爛尾樓」

此次釋放的1兆人民幣資金,對於70兆規模的中國股市來說或許能提振信心,但對於更深層次的房地產問題——特別是「爛尾樓」問題,則杯水車薪。根據野村證券的估計,中國大約有2000萬至3000萬戶爛尾樓,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政府投入3兆人民幣的資金。加拿大BCA Research的首席中國策略師Arthur Budaghyan更是認為,至少需要注入5兆人民幣,才能破解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僵局,並避免進一步拖累整體經濟。

「爛尾樓」問題不僅影響了民眾的信任和資產安全,也給銀行帶來了大量的呆帳風險。如果政府能專注於解決這一根本問題,可能更能有效支撐經濟。但目前的政策似乎只是治標不治本,仍停留在短期的資金紓困層面,而非徹底解決房地產市場的結構性問題。

結論

總結來看,中國當前的經濟政策,宛如在「大同電鍋」的外鍋不斷加水,試圖延長加熱時間,卻無法真正解決內鍋的資源短缺問題。若不正視房地產的根本困境,尤其是「爛尾樓」這一核心問題,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仍面臨嚴峻挑戰。短期內的政策或能暫時穩住市場,但從長遠來看,治本的措施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