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美股走勢讓許多投資人困惑不已。4月股災之後,市場原以為長期熊市即將展開,然而美股卻迅速反彈,甚至重新逼近新高。與此同時,美元仍是持續走弱格局,非農就業數據更出現重大修正,讓美國經濟的真實狀態蒙上陰影。這種「股市繁榮、經濟衰退」的冰火兩重天,究竟代表新牛市的開始,還是史上最大的一場收割前奏?

股神失靈 市場幻象浮現?

持續更新:亞洲U15青少棒錦標賽亞太棒球場開打 黃偉哲盼中華隊旗開得勝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帶領的波克夏投資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創下多年罕見的低潮;對沖基金橋水(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辦人達里奧(Ray Dalio)、知名投資大師羅傑斯(Jim Rogers)、美國最大銀行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 (Jamie Dimon)等華爾街巨擘同樣選擇減持美股,持有創紀錄的現金比例。這些長期被奉為市場風向標的人物,不但巧合地錯過了四月股災,甚至股災後的反彈?甚至被散戶戲稱「難道老了不中用」?

但「股神們真的失靈」嗎?抑或是,這些資本大鱷早已洞悉遊戲規則,選擇在風險聚集時退出,只是散戶在短期反彈中暫時佔了上風?當股價因資金氾濫而被推高,背後是否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真相?

事實上,上述投資大師已示警美國將迎來有生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國際信評機構穆迪首席經濟學家Mark Zandi最新警告,多項經濟指標也顯示美國經濟恐在衰退邊緣。

下修就業數據 戳破繁榮泡影

美國經濟的榮景,長期仰賴非農就業數據來背書。過去兩個月,官方公布的新增就業人數超過14萬,市場因而相信美國就業穩健、經濟無虞。然而7月數據大幅下滑至7萬多人後,勞工統計局竟還下修5、6月就業數據,分別修正為1.9 萬和 1.4 萬,總計下修 25.8 萬個崗位。市場聲浪直指,虛假的數字顯示美國經濟的美顏假象。

換言之,過去三個月,美國並非新增數十萬職位,而是幾乎停滯。這種落差,不只是統計誤差,而是市場被「繁榮假象」誤導。當連美國官方都不得不承認失真,投資人的信任基礎動搖,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更可能轉向寬鬆,以挽救信心。問題是,這樣的寬鬆能否真正支撐經濟,還是僅僅延長泡沫壽命?

美元與美股的背離

一般而言,美元強勢往往伴隨美股走高。美元升值代表全球資金流入美國,進一步推升股市。但今年卻出現美元疲弱、美股反彈的怪象。

引發市場熱議的現象是當美國財政部透過短債融資,結合銀行與槓桿基金,創造了近乎「無中生有」的流動性。資本家購買短債,再抵押給銀行套現;銀行則將短債押給美聯儲換錢。這種美國「傳欠條」的遊戲,使得市場資金並未因政府舉債而減少,反而被放大。當一筆 100 萬美元的短債經過層層槓桿,可以撬動數千萬資金,市場自然被注入巨量流動性。

然而,這並不是健康的資金來源,而是借槓桿支撐的幻象。一旦遊戲中斷,市場將承受更猛烈的反噬。

「甕中抓鱉、囊中取物」策略?

第一波收割:四月股災,美股大跌吸引全球抄底,但美元兌多國貨幣同步大幅貶值。以台幣為例,美元貶值逾10%,投資人即便股市回本,匯損已足以吞噬獲利。

第二波收割:股市反彈吸引「害怕錯過」的投資人追高,此時美國卻承認就業數據失真,暗示經濟真相不堪。若8月財報季再度遇上關稅衝擊,市場極可能迎來新一輪下跌。屆時兩批進場資金同時被套,散戶恐怕首當其衝。

歷史經驗顯示,當美元與美股同步走強,往往意味市場信心與資金面兼備,是健康牛市的重要信號。反之,當繁榮來自於數據粉飾、槓桿幻象時,越是高歌猛進,越可能意味著風險逼近。對投資人而言不得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