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於今(26)日展開,內容聚焦「民力訓練暨運用」、「戰略物資盤整暨維生配送」、「能源及關鍵基礎設施維運」、「社福醫療及避難設施整備」以及「資通、運輸及金融網絡安全」五大主軸。對此,美國智庫學者柯貝(Marta Kepe)今日表示,波羅的海國家為因應鄰國俄羅斯的威脅,也曾在避免引發民眾恐慌的目標下強調社會韌性,這類去中心化的做法不只因應常規軍事攻擊,更是針對混合威脅做好準備。
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於今(26)日展開,內容包含「民力訓練暨運用」、「戰略物資盤整暨維生配送」、「能源及關鍵基礎設施維運」、「社福醫療及避難設施整備」以及「資通、運輸及金融網絡安全」五大主軸。委員會未來也將進行小規模無劇本的演練,增加民間參與感,將過去災時「軍管」概念扭轉為「民幫軍」。美國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智庫學者柯貝回應台灣在政治兩極化下如何推動民防時,以波羅的海國家拉脫維亞為例,為台灣指出可行方向。
柯貝表示,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下稱波羅的海3國)與俄羅斯接壤,在20世紀曾被蘇聯占領,接著是納粹德國的摧殘,然後又重回蘇聯政權,3國公民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終於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3國重獲獨立。而由於3國的歷史經驗,使他們確保落實民防應急準備以及全面防衛的概念。
柯貝指出,波羅的海3國推動民防的動機除了是來自對烏克蘭情勢的觀察外,也源自於3國重獲獨立後持續面臨俄國的混合威脅,包含網攻、經濟手段及把移民「武器化」等。因此,3國的民防安全以建立韌性為核心,不只是為了因應常規軍事攻擊,更是針對上述混合威脅做好準備,範圍從個人層面延伸至私營企業、地方政府乃至中央。
針對台灣內部的政治兩極化現象,柯貝表示,要透過教育、資訊共享來確保民眾能徹底了解民防的內涵,讓公民了解如何因應各種危機,才能跨越鴻溝,確保社會團結。
而針對公部門與民間單位合作推動民防方面,她以烏克蘭為例。她表示,烏克蘭的公民社會非常強大,與企業、政府之間存在相當自然的連結,有些烏克蘭政治分析家甚至認為,只有在公民社會推動下,才會產生有意義的立法決策。而烏克蘭的私人企業與政府在各領域也形成了一種緊密的動態關係,許多創新和變革由私人企業推動,政府只需要持開放態度,接納私營部門的積極作為即可。
柯貝強調「去中心化」的重要性,雖然由高階單位立定大方向及經費,但當危機發生時,市政府及地方領導人還是最了解當地狀況及資源配置,最適合協調立即的因應行動。